你有没有发现?近两年科技战里,那些你以为是商业纠纷的事件,背后全是政治排兵布阵的缩影。
最新一幕:安世内斗,演成脱钩大战。表面上是“荷兰总部不认中国子公司”,实则是产业链主权的再定义。你以为这是夫妻闹离婚?错,这是国家在分资产。
![]()
剧情回顾:不是断供,而是“产业政变”
11月2日,安世中国官宣:荷兰安世停止供应晶圆,中国分公司启动国产化应急方案。11月6日,荷兰总部急了:发声明澄清“安世中国仍归我管”,并甩出一张牌,怀疑中国制造的芯片是否“正品”。
看到没?从“断供”到“打脸”再到“认证质疑”,这不是正常的商业协调节奏,这是被断了神经的反应,有点像一国双政下的权力反扑。而这场剧背后的真正主线,是中美刚刚达成的一份“贸易休战协议”。
按照协议,所谓“50%穿透性规则”延迟执行一年,留给中国公司缓冲窗口。但荷兰安世以为,这是他们的机会。错了,这其实是中国自主供应链的起跑线。
![]()
你说“正品”?对不起,我们要的是“正主权”
荷兰安世最让人难绷的一句话是:“10月13日后在中国生产的芯片,不保证是正品。”乍一听像是芯片出问题了,实际上问题不是“品”,而是“权”。
所谓“正品之争”,是旧时代的技术霸权在作最后挣扎。以前你得靠认证、靠专利、靠许可拿市场;现在中国直接给你自造+自供+自保,你还能控谁?
这就像殖民地独立后,宗主国还想靠“官方认证”来管控贸易流通。说白了,是断权后不甘心。
荷兰安世打出的不是产品质量问题,而是话语权的反击:“谁才是安世的正统?”但问题是:正统这东西,不是靠谁发话决定的,是靠谁供货决定的。
![]()
背后的结构性问题:荷兰不是主角,美国才是导演
你以为这是“闻泰和安世的股东矛盾”?错。这套剧本的编剧,其实还是华盛顿。
回顾过去三年,从华为禁令、ASML光刻机限制,到“穿透规则”,再到这次安世被迫配合断供。荷兰政府每一次所谓的“自主决策”,无一不是美国地缘科技战略的延伸动作。
荷兰不是产业链的主宰者,而是规则嵌套下的地缘代工国。当年ASML光刻机事件,就是荷兰科技话语权被美方彻底掏空的预演。这次安世事件,不过是老剧翻拍。说白了,荷兰安世喊“我才是真安世”,听上去更像是在对美国“我还在听话”递投名状。
![]()
技术独立≠胜利终点,中国要警惕“俄罗斯式虚胖”
现在,中国安世启动国产晶圆替代、启用鼎泰匠芯、接通汽车48V平台、支持SoC化,这些当然是硬实力的体现。
但话说回来,技术自主≠市场自主。
我们不能因为打赢一次“供应链分家战”,就以为走上了科技强国康庄大道。俄罗斯早就强调自主军工、去美元化,可到头来还是卖油换命。我们也要警惕:若没有制度性能力转化,技术只是“无根之树”。
所以这场胜利,不是终点,而是下一轮规则重建权的试炼场。
![]()
安世是芯片分家,但更是秩序分裂的开端
你可以把这场风波当成商业纠纷,也可以看作中美博弈的延伸,但本质上,这是一个时代的裂变:从“被许可的技术获取”,到“被否决的独立行动”;从“技术殖民链的终端”,到“产业链主权的重建者”。
当安世中国说出那句:“我们已无缝转向国产供应”,这不是一句商业声明,而是地缘博弈的分水岭。从这一刻开始,不是荷兰安世“控制不住局面”,而是整个旧秩序开始控制不住我们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