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规定,前后两种解释。直看得人气压飙升,想去医院看病。
近日,有河南新乡网友在当地一医院就诊时发现,院内贴出一则通知称:“接市局通知,即日起居民医保每天限额报50元,职工医保每天限额150元。”该通知落款为新乡市医保局,时间为2025年6月13日。
![]()
为什么要每天限额?
一开始,新乡市医保局的工作人员回应称:“新乡市整体医保基金运营情况出来后,如果不限额运营到12月份,就会出现一个没有钱的情况。”
而媒体在报道这一回应时,是有录音有字幕的。
![]()
然而,“医保报销每天限额”在网络引发热议后,当地又改口否认了“若不限额年底将出现医保资金缺口”,称这一调整是为了防止医院和药店进行欺诈骗保,规范医院和诊所医疗行为。
嗯哼?
到底哪位工作人员更权威?作为普通老百姓,我们到底该信哪个?
如果一开始工作人员的回应是错的,那么它的依据何来?是工作人员个人顺口胡编的?若如此,岂不是要给予处分?造成了这么大影响,为什么没有相关处分通报?
不知道这算是“先礼后兵”还是“前倨后恭”,但前后两种说法,着实让人迷糊。这只会进一步增加民众心中的疑虑,甚至影响缴纳医保的积极性。
如果说,改口径是给了信任第一刀的话,那么当记者问到医保资金收支情况,“涉及敏感信息不便透露”的回应,又砍出一刀。
既然当地的医保基金运行良好,又为什么不能公布相关数据呢?公开透明不就是最好的回应吗?民众看到了真实的情况,心中也就有了底,对缴纳医保和使用医保也就有了更稳定的预期。当地何乐而不为?
另外,更直接的问题是,这种每天限额的做法到底合不合规?
常言道,法无授权不可为。国家医保局没有每日限额的规定,很多地方也没有这一规定,当地却搞出了这一“特色规定”,那么这种土规定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便要打一个问号了。
![]()
为了预防欺诈骗保,便一刀切地规定限额,这无异于因噎废食。凡是得过病、进过医院的都知道,不同患者的病情不一样,检查、治疗、购药的情况也不一样,如果有患者所需报销额度,超出报销限额怎么办?
对此,工作人员的回应就更绝了:“我们无法让所有人都满意,政策调整只能针对大部分群众。”
一刀切,从来都只是方便了管理者,而给办事民众造成了麻烦。这和一些银行为了完成所谓的反诈工作,限制用户取款金额,又有什么区别呢?
就在日前,一位律师周筱赟在山东一银行取款4万元,被银行连续询问并报警。对此,多家官方媒体发表了批评性评论。其中浙江日报在文章标题中直言《别让粗暴的“反诈至上”掏空简政放权的进步》。
“反诈”的风,可以吹到医保领域,但恐怕不该以这种一刀切的方式。损害一些“非常规”看病用药的患者利益不说,还破坏了信任生态。
当然,或许原因并没有那么重要,只要信息不够公开透明,普通民众也无从知晓真正的原因。重要的是结果,即未来的医保报销是否有充足的保障?
民心不可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