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回顾:(文末有捡漏群)
最近看一些房价对比,忍不住写点东西。
我挑几个热议比较多的小区,给大家分析分析。
首当其冲的,就是回龙观的融泽嘉园,可以说融泽嘉园从今年初开始,就有大量自媒体蹭热度,眼球和流量,盆满钵满。
(不乏一些ip在外地的“XX京房”,你们可能不知道,公众号阅读量是最值钱的,显示10万+的一篇文章,往往可以给作者打底大几百到上千的收入,天天暴跌10万+,一个月就是3-5万收入,所谓自媒体处处都是生意)
既然对比下跌,我觉得他们还不够极致,就应该绞尽脑汁“找到跌幅最大”的:
62平一居室,从7万多的单价,跌到4万出头。
一套简简单单一居室,三年半时间,蒸发掉200万!
甚至你看小两居,已经跌到3万多的成交价。
如果还不够博眼球,换个角度,继续加码:
中国硅谷——中关村软件园旁次新小区,房价已近腰斩!
再来看一个小区跌价对比:
豆瓣胡同也算是当年东城热度最高的小区之一了,最新成交有人前天在网上发了:
其实,这里还有更大一个欺骗性,作者发成交价的目的,显然不是拿这个高低跌幅作对比,972万到735万,区区七五折的跌幅,怎么能博眼球呢?根本入不了“掏地沟类”博主的法眼。
我再给大家看下,该户型上一套成交:
这就显得很吓人了,让人觉得“卧槽,最近这房价没少跌啊!”
这么对比的话,话题感就爆表了:
“东城顶级学区房占坑,5个月暴跌150万”
(该小区“1911”前,对口史家小学)
这种东西在某音录成短视频,文案再稍加润色,打底是100万的浏览量。
咱们再看下一个小区,这也是一个比较极端的案例:
该套房最后成交价900万。
其实图片中举例的这套,还并不是融科一期132平的最高点,最贵的那套是1544万卖的。
按跌幅比例计算,跌幅高达40%。
标题又起好了:
北京第二大CBD,次新三杰小区,房价两年暴跌40%!
对空军来讲,这不比爽剧“百亿千金爱上我”还爽100倍么......
我们以上列举了三种不同情况下的跌价,个个劲爆,纷纷跌破眼球,看似乱花渐欲迷人眼,其实拨开浅草、捅破那层窗户纸,一切都尽在节奏中。
本篇关键的东西来了:
先看,融泽嘉园:
在2016年5月时,一居室单价在4.1万上下,小两居单价三万七八,结合楼层装修等因素,其实和现在差不多。
刚才的例子,我为了突出跌幅的夸张,采用了“张冠李戴法”,因为大多数人不知道,融泽嘉园是个体量庞大的小区集群,8个组团,11000套的总数,位置、楼层、户型比较复杂,而且一居室和两居单价又有很大差别。
再看看豆瓣胡同:
基本也是2016年上半年。
如果仔细找找融科2016年的价格:
当时132平没有成交,对比下其他两个三居成交价(一个面积大些、一个面积小些),你是不是又发现了答案?
彼时成交价好像恰好也是900万上下。
没错,也是跌到了2016年那一波的涨价前。
关于这个小区,我有一点发言权,特别是在2020年-2021年那波涨价中,北京来了一个神秘的南方团队,“带资进京”,其他细节,我就不说了,读者里应该有知道的。
从融科这个特殊的案例里,我们应该知道一个警示:
炒的东西,它终究是炒,潮水褪去,早晚是一地鸡毛,只是苦了当时懵懂无知的普通买房者,因为普通买房者一定是“追高体质”,不涨不买,越涨越买。
要这么说的话,其实也有那句不好听的话等着: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2016年这个节点十分特殊,是历史近20年来,北京首次单月突破3万套成交,可以说,这是跳涨的开始:
至于为何要跌回2016年,上次沙龙我详细深度剖析了,本篇重点不在这,我就不展开了。
说下我最近的观察轨迹:
一般来说,先涨的,会跌到2016年早期,后涨的,会跌到2016年后期。
为什么到2016年就筑底了?不会继续再跌吗?
必须要有真实案例。
我们来看一个:
远洋沁山水,这是一个典型的“7090政策”下的建成的小区,这小区的三居室,很特殊,要么是90平以下的,要么就超过140平,查了下它当年大三居的成交价:
2016年涨之前,东西户型是1015万,再往后大面积到11月就涨到1300万了(石景山鲁谷这个板块,在那一轮是后涨的板块),结合于东西向和南北向的差价看,当时涨之前的大三居价格,应该是在1150万左右。
我们又看了下,近一年沁山水的最低成交价,在1100万出头,最低价出现时间是2025年3月,再后面成交都是在这个价格之上,各位自己可以查下现在沁山水140平的挂牌价,普遍在1200万以上(最低一套必看好房是1185万),有的离谱挂到1300以上就没必要看了。
我再快速截几个2016年和现在已经明确筑底的户型:
蜂鸟家园去年筑底价大家应该都知道400出头(370那套是特殊房源且学位占用),筑底时间去年7月左右,依旧符合筑底逻辑。
德胜的三帆占坑也符合这个逻辑。
首城国际两居其实去年10月就筑底了,只不过后面的涨幅,不符合整个市场节奏,今年又吐回去了,目前看基本是筑底状态。
这里就不再过多列举了,不同类型的小区,按类别找,基本都已经有“先头bu队”筑底,甚至部分小区的筑底时间,是在去年,当然也有今年才筑底的。
记住一句话:有多大泡沫,就有多大跌幅!
还有像如园北区这种,2016年还没有二手成交,但是对比它整体价格看,目前市场价格,比其去年9月筑底价格,要高了100万左右。(非标楼层今年有1900+成交的,正常楼层按比例算也基本在2100万上下)
对于这些已经跌到位的小区或户型,接下来有几种可能:
成交量大的小区/户型,继续巩固价格深度——即通过更多次的成交达成“铁底”,这期间不排除个别成交,因楼层、装修、采光等特殊差异,导致显示价格的小幅震荡。
成交量小的小区/户型,较长时间没有成交记录,那就要看这个“长时间”过后的第一套成交处在什么时间节点,如果恰好出在北京整体成交旺季,有一定概率出现“小跳涨”,当然这种成交量小的,随机性比较强,只要“筑底点”找到了,这是确定了,其他都不确定。
至于还没跌到位的小区/户型,不要心存任何幻想,它就只有一个结果——继续补跌,直至筑底完成。
(其实横向纵向对比是可以提前知道底价的,这里所说的补跌是必须有“大众承认的成交”)
不过这里要特殊注意下:
因为2016年至今的产业结构、学区、交通等各类配套变化还是有的,死记硬背式的“必须到2016年”也是不科学的,比如最具代表性的东城和平里,给大家随便看看2016年是啥价格:
你到等到它跌到2016年,那可真是要天荒地老了......
像和平里这种,就和北京市过去几年轰轰烈烈的学区改革,关系是巨大的,要一事一议才好。
对房价下跌动不动就大惊小怪的,是一种很没有见识的行为。这不能怪普通大众,因为整个互联网也没有人把这件事说清楚,同时绿中介又隐藏了成交价(就算不隐藏,绝大多数中介也没有10年前的成交价了),只要有些人别有用心地“精心筛选数据”,并且没头没尾地给你发出来,一定总能找到流量“爆点”。
这其实是对普通知情者的欺骗,甚至有些欺负人,就是欺负你知道的少。
好了,可以最后总结了:
如果你身边还有很多很多人,没有深度沉浸在市场里,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仍然会看到那种大量的“暴跌对比”,对此,不要大惊小坏,该来的都会来。
你应该做的,就是淡淡地,一笑了之。
(咨询可加助理微信:jsblulu)
我本人管理的新房/二手房捡漏群/信息群,本月正式开启,有兴趣的朋友,评论区留言“进群”,等我消息拉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