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VOL 3649
“小林考上博士了,是一所985院校。”
在自闭症男孩小林报考的院校发布拟录取名单后,小林妈妈跟大米和小米分享了这个好消息。
想起4年前,小林准备读研时,小林妈妈也跟我们分享了他的考研和成长历程。言谈间既有骄傲也有担忧。()
如今,小林又即将开启新的求学之旅,但这次小林妈妈多了一份坦然。
她说,小林在考博的过程中也经历不少困难,但凭借坚强的意志和家人的支持,她最终实现了梦想。她也希望能够通过讲述自己的故事,分享自己的感触和经验。
口述 | 小林妈妈
整理 | 秧子
编辑 | Jarvis
图 | pexels unsplash
![]()
“快来学校,孩子有自杀倾向”
其实,小林想要考博这件事在他读研的时候就已经有所打算。
一方面,他的专业是比较小众的哲学方向,本就需要不断地深入研究;
另一方面,目前的环境下,社会上能给提供给自闭症孩子的工作机会也少之又少。
他自己也觉得,做研究才是最好的出路。所以,当得知他决定要考博士时,我告诉他:“没问题,只要你喜欢就继续念,反正我们全力支持你。”
回想起3年前准备考研时,儿子对于选择哪所学校,以及如何报考等问题都不太了解,还需要我来辅助他。但这次准备考博时,这些问题他基本都可以自己解决。
从准备相关材料,选择导师和院校、专家推荐信,到复试过程中的个人陈述、研究计划、学术成果等,都由他自己准备,我只是从旁做一些辅助工作。最重要的,还是告诉他,不管研究的内容是什么,一定要是对国家有积极作用和正能量的东西。
虽然有我们的支持和鼓励,但申博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我记得,在他念研究生阶段,有段时间由于论文方向找不准,心情特别低落。他的辅导员打电话给我,特别焦急地说:“您赶紧来学校一趟,孩子可能有自杀倾向。”
![]()
我连忙安慰辅导员:“不会的,您不用担心(不用学校负责),我的孩子我了解的,您放心好了。”但辅导员还是不放心,一再强调,小林经过心理测验,在抑郁和焦虑方面,都是亮起了红线。
我告诉辅导员,现在他的心里压力大,状态不好,所以在做心理测试时,他才会选择最严重的选项,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我怎么会不担心,但我更愿意相信他。
![]()
“考不上博士,只能去送外卖”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他属于高功能自闭症,有不错的学习能力,因此能比较顺利地完成大学本科学习,到了研究生阶段,对于专业领域的研究有了更高要求。
他的研究方向本就小众,很多内容别人都已经做过了,要找新的研究方向确实不容易。
而且他之前学的是日语,申博时他希望能有一份更好的英语成绩,所以他还得补习英语,压力可想而知。
但是,他的学习和理解能力有限,在思考问题时,有时会出现一些混乱;梳理材料时也会出现一定的偏差,这些问题避免不了。但普通的学生也会出现问题,我又怎么能强求他?
于是,我打电话宽慰他:“宝宝,老师给你做心理测验的时候,你不能总是选择那个最不好的选项,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说明自己的问题。”
我告诉他,“你要是把情况弄得这么严重,学校劝你休学怎么办?”而这一点正是他最在意的。他很担心不能继续学习,对自己的要求也很严格,因此面对压力时,他很容易将问题放大。
所以,我鼓励他多和老师交流,听听老师的建议。同时,我也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帮他梳理论文的内容,整理材料。慢慢地,他的情绪稳定下来,状态也变得更好。
![]()
我特别感谢老师的关心,也很理解他们的焦虑,毕竟我从未提起儿子是自闭症。
如果不是他们关注到他的变化并及时告诉我,我可能很难从他嘴里了解到这些情况。但我是他的妈妈,我了解他,我要做的就是帮他释放压力。
到了申博阶段,除了准备材料,学习英语,他还要应对论文终期评估,多重压力让他十分煎熬。我对他说:“你一定要挺住,你记住妈妈的话,挺过11月,12月就会轻松,12月一过去,一月份就没事儿。”
话说如此,但是他那时的英语成绩不好,我给他报了个雅思班,但最好的成绩是5.5分,没达到他心中的理想分数6分。
我劝他,不要太在意成绩,重要的是掌握了学习方法,你把英语当成是日常学习的工具,每天坚持学,一定不会太差。他很认同我的说法,就静下心来学习,最终通过了英语四级。
复试过后,他又陷入了新的焦虑,担心自己表现不好,没有达到导师的要求。在等地结果的日子里,他还一个人跑到电影院看了电影《逆行人生》。
电影里徐峥饰演的互联网大厂中层高志垒被裁员,面对生活重担,他开始从事外卖工作,重新出发。高志垒的处境让他忧心自己的前途。他跟我说:“妈妈如果我考不上博,我就得去送外卖了。”
“考不上,妈养你。你要愿意,明年接着考。有妈在,一切都不是没问题。”我笑着说。后来成绩出来时,他马上打电话告诉我,“妈妈,我被拟录取了。”那一刻,全家人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
他给我了放手的勇气
回想3年前,他去往一个新的城市开始新生活,我俩都很紧张,甚至有点惊慌失措,不知道读研期间会发生什么问题。
所以,在他读研之前,我还带着他去做了心理辅导,希望能为之后在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做好预案。
但这次他去读博,我放松了很多,担心还是有,但少了之前的紧张。因为这几年,他的成长给了我放手的勇气。
大学那几年,辅导员时不时会找我沟通他的情况,归结起来,核心问题有两个:
一是课堂上他总是忍不住插话。那种不合时宜的直言不讳,常常让课堂气氛瞬间凝滞,师生之间因此生出不少尴尬和不愉快。
更让人揪心的是他与人相处的状态——他仿佛始终活在自己那套严密的逻辑里。
同学们很难理解他的思维和表达,而他也几乎察觉不到交流中那些细微的暗示与转折。他不懂得退让,也读不懂别人话里话外的真正意思。
这些问题在他读研阶段依然存在,但有所改善。我想这得益于他与社会的沟通越来越多。
![]()
读研期间,他经常一个人外出旅游或者做社会调研,有时一走就是2、3个月,湖北、贵州、上海、重庆······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一开始我也很担心,但后来我发觉,随着年龄和知识水平的提升,他的阅历也在不断丰富,跟社会的交流也更加顺畅。他愿意自己走出去接受不同的环境,适应变化,这就足够了。
其实,在与社会交手的过程中,他也在努力抗争。这些年,他在阅读中不断汲取知识,这些知识不仅帮他顺利完成学业,更为他读博打牢了基础。
在外出游历的过程中,他也会跟其他人分享自己的研究和思想,也会跟别人解释他的不同,现在的他,对未来充满信心。
![]()
最重要的还是坚持
说实话,儿子能有今天,真是我做梦都不敢想的。
就在收到拟录取通知的那一刻,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涌出来了——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从小给他做干预训练的医生,还有那些年一直关心他的老师们。
我颤抖着手给他们发微信,敲下每一个字时眼前都是模糊的:“他考上博士了!咱们真该好好抱在一起哭一场!”
医生的回复立刻跳了出来,字里行间都是按捺不住的激动:“太好了!我早就说过,这孩子一定行!”
这位医生从2岁半开始就一直带着小林做训练,小林还没上幼儿园的时候,她就跟我说,孩子一定能上学。
可我那时总是哭,我觉得他怎么可能上学?但医生说,他是高功能,肯定能上学。现在看来,医生是对的。
![]()
在关于孩子学习的问题上,我想很多父母也一样焦虑。孩子能坚持学习吗?学习跟不上怎么办?······这些问题我都经历过,我的经验是:
首先,不要去比较。不要觉得我家孩子能读博,你的孩子将来也要这样。你应该想的是,我的孩子也可以进步,我要坚持下去。
别说他们,我们普通人要想在自己的领域取得成绩,也得不停努力才行。所以,孩子有能力继续学习深造,你就继续支持。如果能力跟不上,也不要强求,在他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尽力就好。
其次,陪伴他,打动他。很多人觉得自闭症孩子没有感情,这是不对的。从他3年级开始,我给他读过上百本绘本,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故事。
他能听懂多少我不知道,但我希望能从情感上刺激他、打动他。长大后,他跟我说:“妈妈,你在我3年级的时候给我买的书,给我讲的绘本,打开了我情感的大门。”
![]()
在培养孩子行为方面,我选择开放式的引导。当他的行为出现偏差时,不要“一棒子打死”,你可以看着他犯错误、栽跟头,允许他在这段时间就是走不出来,然后慢慢引导他。
就像我儿子以前喜欢留长发,而且不愿意剪。我不会强迫他剪掉头发,而是拍张他的照片,然后问他,你觉得好看吗?留长发没问题,但总得弄个好看的发型吧。他就有道理,就同意剪头发了。所以,别着急否定他,而是要往正确的方向引导他。
总而言之,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坚持。不论是对孩子的干预还是学习,我们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到效果。所以,要坚持不懈地对孩子进行全方位的刺激和引导,要用能打动自己的东西去打动他,总会有效果。
作为父母,你要始终站在他的身后,支持他、鼓励他。告诉他们,爸爸妈妈只希望你做一个幸福快乐的人,你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爱生活,爱这个世界。而他,终究会感受到这份爱。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文章版权归「大米和小米」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本号长期征集线索/稿件,一经采用,稿费从优。提供线索/投稿请联系:contents@dmhxm.com。
点击拨打大小米服务热线
![]()
有任何问题点击“阅读原文”咨询“AI顾问”——你的专属个性化AI督导,专业又懂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