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大力支持下,番禺区政府通过高位统筹、机制创新,仅用46天完成创客区二期、A3片区、低涌片区等重点项目的4宗用地报批组卷工作,实现从用地补偿到取得市政府批复的全流程突破,刷新了全区同类项目用地报批效率纪录,为全市重点项目用地保障提供了可复制的“番禺样板”。
记者从番禺区土地开发中心了解到,此次报批项目涉及石碁镇、化龙镇、石楼镇地块,是落实“两洋南拓、两江东进”空间战略的关键支撑。番禺区通过创新构建“1+4”协同作战体系、推行“预并联+容缺受理”审批模式、建立“三即时”响应机制等举措,将原本需较长时间推进的用地报批流程大幅压缩,推动“打粮食”效率从“两年一季”提升至“一年两季”,实现项目推进从“接力跑”到“并肩冲”的转变。
创新“1+4”体系织密高效作战网络
番禺区突破传统行政壁垒,由常务副区长挂帅成立区重点项目报批建设领导小组,统筹26个相关部门组建“1+4”组织架构(1个领导小组+征地报批、土地整备、规划招商、投资建设4个工作专班)。通过制定详细分工及时间表、建立“重点项目报批专班”粤政易工作群等即时通讯平台,实现每日调度、每周研判;同步梳理55个并联工作流程,打破部门壁垒,确保信息秒达、指令畅通、问题即时会商,形成“一支队伍、一个目标、一体推进”的强大合力。
推行“预并联+容缺”审批效能实现质的飞跃
针对传统审批环节串联耗时长的痛点,番禺区土地开发中心创新实施“前置预审+容缺受理”模式:一方面,对征地补偿安置公告核发、社保审核等标准化环节,在完成当前审批时同步启动下一环节关键材料预审,前一环节完成后迅速核验发文,变“串联”为“预并联”;另一方面,精细梳理全流程,在征地补偿安置公告公示期内同步完成免听证资料、补偿款证明、留用地落实等材料签章,最大限度压缩“空窗期”;同时建立督办台账,实行“亮灯预警”(红灯超期、黄灯预警)和“日跟踪、日通报、难点即时协调”管理,推动报批组卷全链条46天高效完成。
建立“三即时”机制精准破解堵点难点
针对项目推进中的具体问题,番禺区土地开发中心构建“即时协调、即时督办、即时上报”响应体系。例如,番禺区石碁镇低涌小学西侧地块因占用高标准农田需调整后才能报批,番禺区土地开发中心立即对接区发改局将其纳入区重点项目,协调农业农村局及属地镇签订补建协议、落实资金,仅21天便获市农业农村局审核意见完成调整,既保障了报批进度,更形成“重点项目认定+快速补建”标准流程。此外,番禺区通过“专班直报”机制,重大问题直达领导小组专题协调,部门镇街联合现场踏勘同步推进拆迁、通平等工作,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延误。
树立“番禺样板”赋能高质量发展
此次实践创下多项纪录:46天完成从用地补偿到市政府批复的全流程,树立用地报批“新标杆”;高标准农田调整仅21天完成,开创区内同类工作先例。通过系统集成“前置预审”“预并联+容缺受理”等创新举措,番禺区不仅为当前项目提供了高效保障,更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用地报批加速”标准化模式,为后续实现“交地即开工”目标奠定基础,彰显了区域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行政效能的创新实践,为广州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文:番禺融媒记者 陈晓 通讯员 番土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