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沈阳晚报)
转自:沈阳晚报
□朱秀坤
苦热恨无行脚处,微凉喜到立秋时。
一年四季春秋冬夏,温凉寒暑交替轮转,然每季的第一个节气皆以“立”字起头,炎夏过后,又是一个凉秋的来临,这便是立秋了。此处的“立”乃开始之意,破旧立新之立,另立门户之立,换了一个季节,又是一个开端。故这一立,总给人以庄重之感与仪式之感,古人的立秋确乎要举行盛大的祭奠仪式,不敢有丝毫马虎的。周时,这一日天子要亲自带领文武百官到京城西郊举行祭祀,迎秋的;汉代皇帝则要在这一天捕杀猎物,在宗庙拜祭;到了两宋时候,则由太史官从宫外搬一盆梧桐树到殿中,启奏一声“秋来”,梧桐树应声飘落一两片黄叶,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是也。
民间的节日或节气一受到重视,则立即与吃连在了一起,就像立春吃春饼、立夏吃鸡蛋、立冬吃汤团一样,立秋这一天是要“咬秋”的,而且一定要在黄历上规定的那个时辰,“咔哧咔哧”啃上几口香瓜、甜瓜或乌籽红瓤起了沙的大西瓜,说是一秋都不会受凉感冒、伤寒惊风的。大抵也有过了立秋,天气转凉,瓜类越见稀少,赶紧多吃上几口解解馋的意思吧。
立秋的时辰很重要,“早晨立秋凉飕飕,晚上立秋热死牛”,这可不是无稽之谈,是几千年来祖先积累下的经验与智慧,虽有些神奇,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生活在今天的我们依然只能遵从和敬畏,无论科技与文明如何发展。
俗谚云:立秋不立秋,还有一个月的好热头。立秋时候,天气并未真正地凉起来。不过这一节气,对苦度了一个炎夏、在酷暑中煎熬太久的人来说,总算是盼到了一个新的开始。一个“秋”字,会让人凭空里就有了精神,不像溽暑时候那般爱犯困了,而且心里自然地就会生出一份凉爽之感,似乎西风已经刮了起来,天空已经高远起来,云也淡了,露也凉了,水也清了,菊也黄了。其实早着呢,三伏过后,还有“秋老虎”呢,不过有个心理安慰罢了。母亲们不再让孩子光背倒是真的,夜间睡觉也开始盖被子了,到底是秋天了呀。
立秋并非秋收时节,走在绿意葱茏的乡村田野,踩在时远时近的蝉鸣声里,扑鼻的是一阵又一阵清新怡人的稻花香,满眼是流苏样的水红玉米穗,是粉红洁白的亭亭的莲,是大豆紫白的小碎花,是明黄艳丽的花生花,是扁豆、豇豆蝴蝶似的花花朵朵,还有刚刚结出来的小巧可爱的棉桃,长势旺盛的红薯与芋头却不会开花,只会悄悄地在黑土下结出憨厚的茎茎块块,如种植它们的老农一样朴实地道。若走在田间,实在是口渴了,嘴馋了,不妨直接到水湄处,摘几颗鲜嫩的莲蓬与菱角,那股子清甜与爽口,怕是打嘴巴也舍不得丢的,真正的出水鲜啊,将宋词小令似的玲珑可人的莲子与菱米剥出来,在秋风乍起、包裹着莲与菱的清芬田野里,是不是感觉特别的诗意与隽永。
“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七月雨,八月旱,棉花桃子像鸡蛋”。立秋可真得多下几场雨,水稻棉花玉米大豆都等着盼着呢,饱受了一季暑热的人们都在盼着浇上几场透雨啊,也可浇浇心头的燥热,灭灭无名的肝火。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天长高、云始淡,风清凉,果飘香,又一个爽朗怡人的秋天来到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