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两家农场靠科技硬扛干旱,小麦亩产飙上600公斤! 这可不是吹牛,苏州市刚公布的高产竞赛结果白纸黑字写着呢。 何北村合作社的麦田里,收割机轰隆声还没散尽。
![]()
6510亩地集体交出超600公斤成绩单,老天爷旱得冒烟都没拦住。 秸秆打捆离田的招数真绝了! 配上畜禽粪便发酵的有机肥,土壤喝饱水还能锁住营养。
农技站的老把式们这回开了眼。
![]()
“打药施肥的时辰掐得准,虫子都没来得及张嘴。”吴强搓着麦粒直乐。 虞美润农场更绝,农机都装上了智能导航。
扬麦34品种配精准播种,560公斤产量轻松拿下。 可别小看这堆数字背后的门道。 去年支塘镇小麦平均亩产才352公斤,高产田直接翻着跟头涨。
![]()
有机种植的账本越来越好看。
化学农药少用三成,产量反倒蹭蹭往上窜,你说气人不? 但有人嘀咕了:这高科技投入普通农户咋学?
![]()
光一套智能农机就顶两年收成,旱涝保收的保险钱从哪来?
看看人家何北村的富硒大米路子。 土壤检测、品牌包装一条龙,精品粮价翻倍都不愁卖。
![]()
数据不会骗人:常熟27万亩水稻今年预估亩产640公斤。 可那些靠天吃饭的零散地块,连400公斤的门槛都迈不过去。 “清明不撒种,秋后两手空”的老话该改改了。
现在得说:“科技不下田,丰产不沾边”。 您家麦子今年亩产多少?
![]()
评论区晒晒收成,让大伙瞅瞅传统种植和科技种田的差距! 留白部分: 这些高产经验能在全市推广吗?
小农户怎么搭上智慧农业的快车? 瞧见没,连收割机都开始用北斗导航了。
咱农民要是还守着老黄历种地,迟早被机器淘汰咯! 最后扔个硬核问题: 明年要是碰上更猛的旱灾,这些高产田还能不能扛得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