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芝皇农业的生态农场,废弃的菌渣正通过传送带进入生物发酵池,这些曾被视为废料的物质,将在45天后转化为优质有机肥。这种"菌渣-肥料-桑园"的循环模式,使企业每年减少化肥使用量1500吨,节约成本90万元,更让5000亩农田实现绿色种植认证。2025年政府将菌渣有机肥生产纳入"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每吨产品补贴200元,当年生产销售菌渣肥2.5万吨,实现产值750万元,较2024年增长30%。
![]()
生态效益的取得源于技术创新。企业研发的"菌渣快速腐熟技术",通过添加复合微生物菌剂,将发酵周期从传统60天缩短至30天,有机质含量提升至45%。这项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并在川渝地区推广应用。在政府生态补偿政策支持下,每吨有机肥获得200元补贴,2025年新增3个村签订"有机肥替代化肥"协议,带动8000亩农田实现绿色种植。据测算,每亩桑园使用菌渣肥后,桑叶产量提升12%,蚕茧质量提高1个等级。
![]()
能源结构优化彰显绿色决心。厂区屋顶的2000㎡光伏板年发电量达30万度,满足30%的用电需求;粉碎车间全部改用变频电机,年节电12万千瓦时;雨水收集系统每年节约自来水3万吨。2025年新增的"光伏停车场"项目,在满足员工充电需求的同时,每年为村集体增加2万元收入。这些措施使企业碳排放量较2021年下降38%,提前完成"2025碳中和"目标,获评"四川省绿色工厂"称号。
消费者用购买力为绿色产品投票。通过"武胜桑枝菌"地理标志认证的产品,在上海、广州等高端市场售价达每公斤30元,较普通产品溢价50%。企业开发的菌菇脆片、即食猴头菇等深加工产品,更是进入山姆会员店等渠道,2024年电商渠道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2025年新增的"菌菇养生茶"系列,利用桑枝提取物开发出3款功能饮品,市场反响热烈,首月销售额突破50万元。
![]()
这种生态与经济的良性互动,正在重塑农业价值链。据测算,每吨桑枝通过芝皇模式处理,可产生菌菇产值2500元、有机肥产值300元,综合效益是传统处理方式的8倍。2025年企业新增桑枝收购点15个,覆盖全县80%的桑园,确保原料充足供应。这种创新模式,为破解农业面源污染与农民增收难题提供了双赢方案,成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的核心案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