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遂宁,寒意渐浓,但广袤的田野里却处处涌动着生产的热潮。眼下,正值小春生产的关键播栽期,遂宁市正全力以赴,打好全年农业生产“第一仗”。
11月14日,在遂宁市射洪市天仙镇二教寺村,两台改装后的旋耕机在地里来回穿梭,旋耕、施肥、播种、覆土等多道工序一气呵成。“今年因为天气原因,从9月下旬我们就开始提前谋划小春生产工作,结合农时季节,尽量早栽早播。”四川省普兰孜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胥小铭说。
“得亏这‘铁牛’,每台一天就能播将近50亩地,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数十倍!”胥小铭望着正在作业的旋耕机说,根据今年土壤墒情,旱地采用免耕带旋播种的方式,水稻田采用无人机撒播小麦的方式播种,极大地提高了播种效率,预计20日前就能结束播种工作。
胥小铭介绍,该公司在天仙镇二教寺村、四乐村、文昌村,以及金华镇东山村、西山坪村、牌坊沟村共流转土地2400余亩,主要种植小麦、油菜等粮油作物。村民将土地流转给公司,不仅可以获得租金,还可以到基地务工。农机操作人员最高年收入达到11万元,季节性临时工收入最多的也接近2万元。
“如今,在遂宁以农业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逐步成为粮食生产的主力军,通过规模流转土地,实现标准化、机械化种植,不仅能有效实现稳面扩面,也让村民们获得了‘租金’与‘薪金’的双重保障。”遂宁市农业农村局种植科负责人说,遂宁通过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行动,政策引领等措施,已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900余个从事粮油生产,实现小春粮油规模化种植60余万亩。
上述负责人介绍,全市小春粮食计划种植面积104.1万亩,其中冬小麦种植面积88.3万亩以上。冬油菜种植面积稳定在97.5万亩以上,当前已基本完成播栽。“在保证播种面积的同时,我们还要全力推动粮油大面积单产提升,为明年粮食生产‘开门红’夯实基础。”
面对今年特殊的天气条件,如何实现单产提升?
“今年入秋季以来,持续的阴雨天气给油菜移栽和小麦播种带来诸多困难。”遂宁市农业农村局农技站负责人介绍,前期全市各地已积极组织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服务。通过开沟排湿、药剂拌种,以及推广免耕带旋播种、无人机精准撒播等新型种植方式,减轻湿害影响,提升播种质量。同时,遂宁还建立健全了市、县、乡三级农技人员包片服务机制,加强苗期肥水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控技术服务,确保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精准入户、落实到田。
种子作为农业的“芯片”,遂宁建立了以农业农村部门为工作主体、种业企业为推广主体、种植户为使用主体、科研单位为支撑主体的“四位一体”重大品种推广机制,推广绵麦902、川农32等优质小麦品种和川油81、望乡油1881等优质油菜品种,并进一步扩大政府集采、企业直供覆盖面,保障种子品质的同时降低购种成本。
从规模化经营到田间地头的技术服务,再到重大品种的推广,为遂宁小春生产注入了强劲动力。然而,确保粮食安全、实现农民增收,不仅要“种得好”,更要“卖得好”“效益高”。为此,遂宁正将目光投向更远处——着力推进粮油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产业全链条升级,从生产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
近年来,遂宁一方面围绕粮油产业实施全链条发展,支持龙头企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力发展酿酒专用粮产业,加快培育辛农民、魁山牌等特色菜籽油产品,做大规模、做响品牌。另一方面鼓励龙头企业建设绿色优质订单加工原料基地、物流营销和服务网络,持续打造绿色优质粮油源。此外,还通过深度挖掘农耕文化,大力打造“菜花节”等农业旅游节会,助推农文旅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聂艳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