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壑纵横间藏着大地的指纹,田埂蜿蜒处写满农耕的智慧。”2025 年 11 月 17 日,当无人机的镜头掠过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六汪镇的丘陵地带,一幅震撼人心的冬日梯田画卷徐徐展开。绵延数十里的梯田依山而建,埂回沟转如银带缠绕,层层叠叠似天梯直上,散落其间的村庄青瓦白墙,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农人与自然共同勾勒的绝美图景,不仅惊艳了时光,更诉说着千年农耕文明在新时代的蓬勃生机。
![]()
六汪镇地处青岛西海岸新区西北部,属低山丘陵地貌,境内山地、丘陵占比超七成,人均耕地不足 1.2 亩。这样的地理条件,曾是制约农业发展的 “硬骨头”,却在一代代村民的手中,变成了孕育希望的 “金土地”。
![]()
据六汪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王建军介绍,当地梯田开垦历史可追溯至明清时期,村民们顺应山势,用锄头、铁锹一镐一筐地修整坡地,将原本碎片化的山地改造成层层递进的梯田,既解决了水土流失问题,又最大化利用了土地资源,“这些梯田不是天然形成的,是祖辈们用血汗浇灌的生存智慧,更是我们现在乡村振兴的宝贵家底。”
![]()
冬日的六汪镇梯田,虽没有春夏的绿意盎然,也缺少秋日的金黄遍野,却有着独属于这个季节的苍茫与静谧。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阳光穿透云层洒在梯田上,田埂的轮廓被勾勒得愈发清晰,线条交错纵横,宛如大自然的调色盘被精心梳理。沿着蜿蜒的山路走进梯田深处,可见部分梯田里仍保留着未收割的玉米秸秆,在寒风中微微摇曳;有的梯田被翻整一新,土壤呈现出深褐色的肌理,等待着来年的播种。
![]()
偶尔还能看到几位村民背着竹筐,在田埂上捡拾残留的作物根茎,为土地增添天然肥料。“冬天的梯田看着安静,其实一点也不闲着,我们趁着农闲修整田埂、改良土壤,为明年的收成打基础。” 正在梯田里劳作的东涝庄村村民李大爷今年 68 岁,与梯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他,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我父亲就是种梯田的好手,现在我儿子在城里工作,但每到农忙时节,总会回来帮忙,这梯田里的活儿,咱不能断了传承。”
![]()
在六汪镇,梯田不仅是农业生产的载体,更是生态保护的天然屏障。由于丘陵地区坡度较大,传统坡地耕种极易造成水土流失,而梯田通过减缓地表径流速度,有效截留雨水,减少土壤侵蚀,同时增加土壤含水量,改善局部小气候。据西海岸新区自然资源局监测数据显示,六汪镇梯田区域的水土流失量较周边未开垦坡地减少 60% 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升 35%,周边植被覆盖率达 78%,成为青岛西海岸重要的生态涵养区。
![]()
“这些梯田就像大地的‘蓄水池’和‘过滤器’,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还为我们发展生态农业提供了良好条件。” 王建军告诉记者,近年来六汪镇依托梯田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有机种植,引导村民种植小米、花生、红薯等特色作物,采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物理防治替代化学防治的种植模式,打造 “六汪梯田” 系列农产品品牌。如今,“六汪小米”“梯田花生” 等产品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往全国各地,年产值突破 2 亿元,带动全镇 3000 余户村民增收。
![]()
乡村振兴,产业是核心。六汪镇在保护梯田生态风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 “农业 + 旅游” 融合发展路径,让千年梯田成为带动村民致富的 “聚宝盆”。2023 年,六汪镇投资 800 余万元,打造梯田生态旅游观光带,修建观光步道、观景平台、农耕文化展览馆等设施,推出 “梯田研学”“农事体验”“乡村民宿” 等旅游产品,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
![]()
每到周末和节假日,来自青岛市区及周边城市的游客络绎不绝,他们沿着观光步道登高望远,欣赏梯田美景;走进田间地头,体验耕种、收割等农事活动;入住乡村民宿,品尝梯田里长出的有机蔬菜和特色农家菜。“第一次看到这么壮观的梯田,尤其是从观景台俯瞰的时候,真的太震撼了。” 来自青岛市区的游客张女士带着孩子参加梯田研学活动,她告诉记者,通过体验农事,孩子不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还了解了粮食的来之不易,“这样的旅游很有意义,以后会经常来。”
![]()
旅游产业的兴起,不仅让梯田 “活” 了起来,更带动了周边乡村的发展。东涝庄村村民王秀兰原本在外打工,看到家乡旅游发展势头越来越好,便回乡开起了农家院,主营梯田特色美食。“以前村里年轻人都往外跑,现在不一样了,在家门口就能挣钱。” 王秀兰的农家院生意红火,旺季时每天能接待上百名游客,年收入达 20 余万元,“来的游客都喜欢吃我们用梯田小米做的粥、用花生榨的油,还有自家养的土鸡,这些原生态的东西最受欢迎。” 据统计,截至 2024 年底,六汪镇已发展乡村民宿 32 家、农家院 56 家,带动就业岗位 1200 余个,旅游综合收入突破 1.5 亿元,梯田旅游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
![]()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六汪镇始终注重梯田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当地收集整理了梯田开垦、耕种、灌溉等相关的民间故事、谚语、传统技艺,编纂成《六汪梯田农耕文化志》,并在农耕文化展览馆进行展示,让更多人了解梯田背后的历史文化。此外,六汪镇还开展 “梯田文化节”“农耕技能大赛” 等活动,邀请老村民传授传统农耕技艺,鼓励年轻人参与梯田耕种,传承农耕文化。
![]()
“现在很多年轻人对传统农耕方式不了解,我们就是想通过这些活动,让农耕文化代代相传。” 六汪镇文化站站长刘敏表示,下一步,该镇还将与高校合作,开展梯田文化研究,挖掘梯田的历史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让梯田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
![]()
六汪镇梯田的蝶变,是青岛西海岸新区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西海岸新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加大对传统农耕文化和生态资源的保护力度,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旅游特色化发展,让更多乡村实现生态美、产业兴、农民富。
![]()
据西海岸新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新区已打造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28 个、市级示范村 56 个,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 30 余个,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 1000 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 50 亿元。“下一步,我们将以六汪镇梯田为样板,总结推广其成功经验,带动更多乡村发展特色产业,传承传统文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该负责人说。
![]()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六汪镇的梯田上,为层层叠叠的田埂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远处的村庄炊烟袅袅,近处的田埂上,村民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片承载着千年农耕智慧的梯田,在新时代的阳光下,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
从祖辈们的生存之举,到如今的振兴之基,六汪镇梯田不仅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更书写着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篇章。相信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这片神奇的土地必将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更多人带来希望与幸福。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