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辉煌十四五 奋进十五五 | 普通丝瓜瓤结出“金果果”

0
分享至


编者按

“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征程将启。在这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本报推出“辉煌十四五,奋进十五五”走读江西系列报道。记者将走进全省各地,用镜头定格发展答卷,用文字记录奋进足迹。聚焦个体、家庭、企业、城市,通过各类典型折射江西发展变化和时代宏大叙事,凝聚向着下一个五年努力奋进的信心和力量,传递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昂扬斗志。

在抚州市东乡区的田间地头,一根根饱满的丝瓜挂满藤蔓,农户们忙着采摘、晾晒;车间里,经过处理的丝瓜络(即干透后的丝瓜瓤)正被加工成布鞋、护肤品、清洁用品,流水线运转不停。谁能想到,30年前还只是农户眼中洗碗刷锅工具的丝瓜络,如今不仅搭乘卫星遨游过太空,更在黄有水、黄文蒋父子两代人的接力耕耘下,不断突破用途局限,延伸出一条从农产品到多元消费品的产业链,绽放出全新的价值。

从农村穷孩子到发明家

早年间,多数农户将老丝瓜摘下、去皮、晒干,只当清洁工具使用。但在黄有水眼里,这不起眼的丝瓜络里藏着“大商机”。“能不能把它做成商品?能不能让它变成一门产业?”带着疑问,黄有水开始了他的创业路。


▲黄文蒋(左2)在创新工作室带领团队研讨技术创新。

黄有水出生在抚州市东乡区虎形山乡慈眉村。由于家境贫寒,只读完三年级,他就被迫随母亲种田维持生计。没有技术,他就跑遍周边县市,向老匠人请教丝瓜络处理工艺;缺乏设备,他动手改造农具,搭建简易加工棚;不懂市场,他背着装满丝瓜络样品的行囊,挨家挨户拜访批发商。“没啥秘诀,就是比别人多想一点、多熬一会儿。”黄有水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正是凭着这股韧劲,他的丝瓜络小作坊渐渐有了起色,从最初只能生产简单的清洁刷,慢慢拓展出更多品类。


▲将丝瓜成分研制成美容护肤系列用品。

2004年5月,黄有水将小作坊升级为江西美尔丝瓜络有限公司,企业发展正式迈入“规范化时代”。秉持“做足丝瓜络特色”的发展思路,公司逐步构建起“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产业模式,不断深耕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2012年,黄有水凭借在产业推广中的突出贡献,荣获中国科协、财政部联合授予的“农村科普带头人”称号;如今,企业已成功开发298个规格的产品,手握68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与3项发明专利,年产值破亿元。

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效应随之显现。公司与农户签订保护价购销合同,既保障了原材料稳定供应,又让农户免去了“卖难”“价低” 的顾虑,并对种植大户、困难种植户、大病家庭和升学子女给予资金帮扶和奖励。如今,美尔丝瓜络带动东乡及周边、外省地区6000多户农户种植丝瓜过万亩,提供当地城乡500多个就业岗位,种植丝瓜亩均收入可达6500元。

让地头蔬菜种子飞上天

“父亲那代人靠吃苦耐劳闯出了路,我们这代人得靠科技创新走得更远。”接过父亲“接力棒”的黄文蒋,从小在丝瓜地里长大,对这份事业有着特殊的感情。在他看来,要让丝瓜产业 “更上一层楼”,必须突破传统种植的局限。

2015年,一次与农业专家的交流,让黄文蒋接触到了“太空育种”的概念 ——让种子在宇宙辐射、微重力、弱地磁等特殊环境下产生变异,返回地面后选育新品种。这个听起来“很科幻”的技术,让黄文蒋和父亲黄有水看到了丝瓜产业的新可能。


▲公司繁植出的丝瓜藤长度打破了世界纪录。

2016年初,团队按照卫星搭载标准,从本地丝瓜品种中精挑细选200颗“东乡丝瓜1号”种子,送上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 “实践十号”返回式卫星。这是东乡历史上第一次有农作物种子进入太空,消息传开后,不少农户都带着好奇关注着“太空种子”的动态。

同年4月,这200颗种子历经12天太空遨游后顺利“回家”。接下来的四年,黄文蒋和团队开启了漫长的选育之路:春天播种时,他们要记录每一株幼苗的长势;夏天挂果期,他们要对比瓜型匀称度、丝瓜络平整度;收获后,还要检测纤维细密度和亩产数据。经过四代培育、择优筛选,稳定的新品种“太空天罗一号”终于诞生。它的出现,不仅让丝瓜络纤维更细致紧密,产品利用率也大幅提高。

将农村寻常物推向世界

走进黄文蒋劳模创新工作室,墙上挂满了专利证书和产品样品。作为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黄文蒋把创新二字刻进了企业发展的基因里。

围绕太空丝瓜的推广,劳模创新工作室攻克了绿色病虫害防治难题,研发出一套环保防治技术,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在加工环节,引入先进的金属探测仪,优化生产线流程,让产品安全性再上新台阶。截至目前,工作室已获得1项发明专利和5项实用新型专利,推广太空丝瓜标准化种植基地700余亩,新型丝瓜络产品实现销售收入500万元。


▲有机布鞋采用苎麻和丝瓜制作而成。

在产品创新上,黄文蒋的思路更“活”。他发现丝瓜络轻盈、透气且有按摩效果,便主动拜访专家,将其与传统手工千层底结合,创立布鞋品牌。2018年,他又瞄准“大健康”领域,提取丝瓜水精华开发美容护肤产品,投入1000多万元改造生产车间,让丝瓜产业链从“实用型”向“高品质”延伸,产品投放市场后迅速赢得青睐。

如今,东乡的丝瓜产品不仅畅销国内,更走出了国门,已经和国外知名品牌合作,产品卖到了澳大利亚、德国、韩国。从田间地头的“土货”到走向国际市场的“精品”,这根丝瓜的价值还在不断延伸。

来源:本报消息

撰稿/摄影:万雯婷

值班编校:罗晶晶、徐贵保

值班主任:齐菲斐

值班编委:黄廉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江西工人报 incentive-icons
江西工人报
江西工人报创刊于1950年。
9346文章数 117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