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栽、修枝、施肥、养土……初冬时节,当大多数果园进入“休眠期”,位于溧水区石湫街道的芊芊杨梅园却是一派繁忙景象。
近日,记者走进这片承载着乔春龙、乔慧云父女两代人梦想的园子,探寻其冬日管理的独到之处,解读这漫山有机杨梅从孕育之初便坚守的严苛标准。
![]()
冬日剪枝,一剪定“乾坤”
果园里,乔春龙正和工人们一趟趟地来回搬运树苗。“进入冬季,很多村民向我们求购杨梅树苗。”乔春龙介绍,这个季节适合把长得过密的树苗挖出移栽,既能保证果树的通风和光照,让来年的果子更好吃,也能满足周边村民的需求,“我们还提供上门技术指导,确保树苗都能种活、管好。”
![]()
移栽完毕,乔春龙又立刻投入到修剪枝条的工作中。尽管年过七旬,他依然身手矫健、目光敏锐,能迅速判断出哪根是“闲枝”,哪根是“果枝”。“杨梅树冬天休养得好,夏天才能结出好果。”他利落的一招一式,沉淀着数十年的经验与智慧。
坚守“有机”,源于深厚情怀
芊芊杨梅园的冬日,另一项重头戏就是“养地”。不远处,女儿乔慧云正带领工人施放有机肥。“我们一直用的都是羊粪、菜籽饼等有机肥料,坚持做健康、安全、放心的杨梅。”
“有机种植成本高,光是人工除草、物理防虫、施用有机肥,每年的投入就是普通果园的数倍。很多人都说我们傻,用最费劲的方法种杨梅。”乔春龙笑着说,“但我就认一个理:好东西是‘种’出来的,不是‘催’出来的。”这位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农,对“有机”二字有着最朴素的理解——不用化肥、不打农药,让杨梅自然生长。
![]()
女儿的归来,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新的活力。“一开始我也觉得父亲太固执了。”乔慧云坦言,“但当我亲眼看到消费者对我们杨梅的认可时,我才明白这份坚持的意义。”现在,她运用自己的知识,帮助父亲进行标准化、现代化管理,通过采摘活动、品牌打造、产品深加工、申报有机认证等举措,将300多亩的杨梅园做成了年产15万斤鲜果、年吸引游客5万人次、年产值破百万的金字招牌,杨梅产业愈发“繁茂”。
![]()
“我要做的,不仅是一片果园,而是一个健康循环、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乔慧云正将父亲的坚守与自己的创新有机融合。她计划推行“林下养鸡”模式,实现“鸡吃虫草,粪肥归田”的生态循环,并拓展研学、露营等业态,打造一个更富趣味性与教育意义的杨梅亲子营地。
我们相信,当来年盛夏来临,这片历经寒冬淬炼的果园必将以满山红果和醉人果香,回报这份用心与坚持。
记者 | 陶红 沈科达
素材来源 | 石湫街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