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
大嶝溪墘里“剑狮石敢当”A(林鸿东摄)
文 /林鸿东
狮面石敢当是闽南地区一种典型的厌胜物,在厦门市翔安区境内分布尤为广泛。
厌胜物源于厌胜术(又称辟邪术)。此术相传为姜太公所创,“厌”字此处读作“yā”,通“压”,意指“压制”。厌胜术最初指压制性的巫术,后在风水学影响下,逐渐演变为利用特定物品(即厌胜物)来改变人宅运势的风水手段,其目的主要在于驱邪镇煞,兼有纳福求吉。作为历史上厌胜术极其发达的区域,闽南的街巷村落至今仍保留着丰富的厌胜物遗存。
狮面石敢当是古老的“石敢当”辟邪信仰融合了狮神崇拜后形成的独特变体。其本质核心仍是石敢当,但因融入了狮神元素,在闽南文化圈也被视为“石狮公(爷)”,可归入石狮公的范畴。其狮面形象若口中衔剑,则演变为“剑狮石敢当”。狮面石敢当常刻有文字,翔安所见多为“阿弥陀佛”、“来龙进宝”、“风调雨顺”、“保境保民”等,这些文字或为祈福,或本身即具厌胜功能。
翔安的狮面石敢当普遍体型较大,最高可达两米以上,且常立于村庄边缘的风口位置,显示出其明确的御风功能。结合其形态、位置与功能分析,种种迹象表明,翔安的狮面石敢当与金门著名的风狮爷密切相关,实为风狮爷的前身形态。
形态演变的证据链在翔安清晰可见:一是狮身石敢当作为狮面石敢当的进一步发展形态,它保留了石敢当的整体柱状造型,但增加了前肢、铃铛等更细致的雕刻(如溪尾村的“叠罗汉”石狮公)。关键证据在于,溪尾此例石狮公身上明确刻有“石敢当”字样,直接印证了其与石敢当的承袭关系。二是在翔安还能观察到一些与普通石狮公形态迥异的直立形石狮公。这些造像在整体形态上已与金门风狮爷基本无异,主要区别仅在于个体大小。
因此,翔安的石狮公遗存清晰地揭示了一条民俗演化路径:石敢当 → 狮面石敢当 → 狮身石敢当(融入石狮公元素) → 风狮爷(包括文创人的创意造型)。风狮爷既是石敢当信仰在特定功能(御风)驱动下的进化产物,也是石狮公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狮面石敢当,是这一漫长演化过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环节,是风狮爷的直系前身。
![]()
浦尾的狮面石敢当(林鸿东摄)
![]()
造店的狮面石敢当(林鸿东摄)
![]()
内垵的狮面石敢当(林鸿东摄)
![]()
大嶝溪墘里“剑狮石敢当”B(林鸿东摄)
![]()
黄厝的“狮面石敢当”(林鸿东摄)
![]()
后坑的狮面石敢当(摄影:金枫晚霞)
![]()
后垵的狮面石敢当(摄影:陈铭哲)
![]()
溪尾的狮身石敢当(摄影 :林鸿东)
![]()
金门风狮爷(图片提供者:卢文雄)
LOOKERS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欢迎关注鹭客社,投稿联系微信号:DONGE110
本篇图文均为原创,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欢迎转发、群发给你的朋友,欢迎分享到朋友圈。但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撰写论文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通过公众号后台申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