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南无阿弥陀佛”,殊不知最后两个字才是往生关键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资料来源:《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经四帖疏》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纯属虚构,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街头巷尾,寺院殿堂,"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可以说是流传最广的佛号。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几乎人人都能念上几句。可真正明白这六个字深意的人,却少之又少。

《观无量寿经》中记载,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为韦提希夫人宣说净土法门时,特别强调了称念佛号的功德。佛陀告诉韦提希:"汝今知不?阿弥陀佛去此不远。"这句话点出了一个关键——阿弥陀佛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可为何无数人念了一辈子佛号,临终时却生不起往生的信心?

唐代善导大师曾说过一句话:"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很多人把念佛当作一种形式,嘴上念着,心里想着别的事。更有甚者,连这六个字的真正含义都不清楚,只是人云亦云地跟着念。

世人往往把注意力放在前面四个字"南无阿弥"上,却忽略了最后的"陀佛"二字。殊不知,往生净土的关键,恰恰就藏在这最后两个字里。这究竟是什么道理?



要理解"陀佛"二字的奥秘,得先从整个佛号的含义说起。

"南无"二字,梵文发音是"namo",意思是皈依、归命、礼敬。这是一个表达虔诚的词,就像我们说"顶礼膜拜"一样。"阿弥陀"是梵文"Amitabha"的音译,"阿"是"无"的意思,"弥陀"是"量"的意思,合起来就是"无量"。阿弥陀佛有两层含义:一是无量光佛,二是无量寿佛。

可最后这个"佛"字,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

宋代有位叫慧远的法师,不是东晋那位创立白莲社的慧远祖师,而是宋代的慧远法师。他年轻时跟随天台宗的知礼大师学习,后来专修净土法门。有一天,他在诵《阿弥陀经》时,读到"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这句话,突然愣住了。

慧远法师反复琢磨这句经文。"今现在说法"——阿弥陀佛现在正在极乐世界说法。可转念一想,释迦牟尼佛说这部经的时候,阿弥陀佛在说法;过了几百年,玄奘大师翻译这部经的时候,阿弥陀佛还在说法;现在自己读这部经,阿弥陀佛依然在说法。

这个"今现在"是什么意思?是指佛陀说法的那个"今",还是指任何时候的"今"?

慧远法师带着这个疑问去请教师父知礼大师。知礼大师听了,点点头说:"你问到点子上了。这个'今现在',指的就是任何时候的'今'。阿弥陀佛不生不灭,永远都在极乐世界说法,接引众生。"

"那为什么经文要特别强调'今现在'呢?"慧远问。

知礼大师说:"就是要告诉众生,阿弥陀佛不是过去的佛,也不是未来的佛,而是现在的佛。你现在念他,他现在就能听到;你现在求往生,他现在就能接引。这就是净土法门的殊胜之处。"

慧远听了这话,若有所悟。可他还是不太明白,这和"陀佛"二字有什么关系。

知礼大师看出他的疑惑,接着说:"你知道很多人念佛为什么念不好吗?就是因为他们不相信阿弥陀佛真的存在,不相信阿弥陀佛真的在极乐世界等着接引他们。他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好像念一串没有意义的音节,或者把阿弥陀佛当作一个遥远的传说。"

"可'陀佛'这两个字,就是要提醒你——你念的是'佛',是真实存在的佛,是有大愿力、大神通的佛。你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不是念给空气听的,而是在呼唤一位真实存在的佛。这个佛听得到你的呼唤,感应得到你的心念。"

这番话让慧远豁然开朗。从那以后,他每念一声佛号,都会特别留意"陀佛"二字,提醒自己:我在呼唤的是一位真实的佛。

这个道理说起来简单,可真正做到的人不多。

净土宗二祖善导大师,对这个问题有更深刻的见解。善导大师是唐代人,公认为阿弥陀佛的化身。他写的《观经四帖疏》,被后世尊为净土宗的根本注疏。

善导大师年轻时,见过太多念佛人的毛病。有的人念佛念了几十年,可临终时却恐惧得不得了,对往生极乐没有一点信心。还有的人念佛,把阿弥陀佛当作一个交易对象——我念你的名号,你就得保佑我升官发财。

善导大师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发现这些人念佛,问题都出在一个地方:不相信阿弥陀佛真的会来接引自己。

有一次,善导大师在长安光明寺讲经。讲到念佛法门时,他问台下的听众:"你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可曾想过阿弥陀佛是谁?"

台下一片沉默。

善导大师接着说:"阿弥陀佛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是一个遥远的传说,而是一位真实不虚的佛。他在无量劫前就已经成佛,在极乐世界建立了清净国土。最关键的是,他发了四十八大愿,其中第十八愿说:'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这一愿是什么意思?就是说,阿弥陀佛向十方众生承诺:只要你真心相信我,真心想来我的国土,哪怕只念十声佛号,我也一定接你来。如果我做不到这一点,我就不成佛。"

善导大师说到这里,声音提高了:"可阿弥陀佛已经成佛了,成佛已经十劫了。这说明什么?说明他的愿已经圆满了。他既然承诺接引众生,就一定能做到。"

台下有人问:"大师,可我们业障深重,念佛也不专心,怎么能往生呢?"

善导大师笑道:"你这就是不明白'陀佛'二字的含义。往生靠的是什么?不是靠你自己的功夫,而是靠阿弥陀佛的愿力。你念'南无阿弥陀佛',前面的'南无'是你在归命,在呼救;后面的'阿弥陀佛'是你在呼唤一位有无量光明、无量寿命、无量愿力的佛。"

"就好比一个小孩子掉进水里,他大喊'妈妈救我'。这个小孩子会不会游泳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妈妈会不会游泳,会不会来救他。净土法门也是一样,你的功夫深不深不要紧,要紧的是阿弥陀佛有没有愿力,会不会来接你。"

这个比喻让很多人恍然大悟。



善导大师接着说:"《无量寿经》里记载,阿弥陀佛在因地做法藏比丘的时候,在世自在王佛面前发了四十八大愿。他不是随便说说的,而是经过五劫的思考才发的愿。发愿之后,又用了不可思议兆载永劫的时间去修行,去圆满这些愿。"

"你想想,阿弥陀佛用了多长时间,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就是为了建立极乐世界,接引众生。你现在念一声他的名号,他怎么可能不听到?你真心想往生,他怎么可能不接引?"

台下的人听得热泪盈眶。很多人平时念佛,就是机械地重复六个字,从来没想过这背后的深意。现在听善导大师这么一讲,才明白自己念的不是几个字,而是在呼唤一位为了救度众生而苦修了无量劫的佛。

善导大师最后说:"所以我告诉你们,念佛最重要的,不是念得多不多,而是信得深不深。你相信阿弥陀佛真的存在,相信他真的会来接你,这比什么都重要。这就是为什么我说'陀佛'二字是关键——因为这两个字代表的,是一位真实不虚、有大愿力的佛。"

从此以后,长安城的念佛之风大盛。很多人改变了念佛的方式,不再是有口无心地念,而是每念一声,心里都明明白白:我在呼唤阿弥陀佛。

除了善导大师,历代净土宗祖师都强调过这个道理。

明代的莲池大师,是净土宗第八祖。他有一次对弟子们说:"念佛的人很多,可真正往生的却不多。原因在哪里?就在于很多人只是念这六个字,却不知道这六个字的分量。"

莲池大师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老太太,非常虔诚地念佛。她不识字,也不懂什么深奥的道理,就是每天从早到晚念"南无阿弥陀佛"。村里人都说她念佛功夫好,将来一定能往生。

可这老太太念了几十年,到临终时却出了问题。她病得很重,躺在床上,看着家人围在身边,心里突然生起一个念头:我念了一辈子佛,可阿弥陀佛会不会真的来接我?

这个念头一起,她就开始害怕。越想越觉得没把握,念佛也念不下去了。家人看她这样,赶紧去请村里的一位老法师来。

老法师来了,看出她的问题,就问:"你念了这么多年佛,可曾想过阿弥陀佛是谁?"

老太太说:"阿弥陀佛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佛啊。"

老法师又问:"你觉得阿弥陀佛会不会来接你?"

老太太犹豫了一下,说:"我也不知道。我业障这么重,念佛也不专心,阿弥陀佛会不会嫌弃我?"

老法师听了,叹了口气:"你念了一辈子佛,可根本就不了解阿弥陀佛。你知道阿弥陀佛为什么叫阿弥陀佛吗?"

老太太摇摇头。

老法师说:"阿弥陀佛是无量光、无量寿。无量光是什么意思?就是他的光明能照到任何地方,照到任何众生。你在这里念他,他的光明就照到你身上。无量寿是什么意思?就是他永远存在,永远在极乐世界等着接引众生。"

"更重要的是,阿弥陀佛发过愿,说凡是真心念他名号、真心想往生的人,他一定接引。你想想,阿弥陀佛成佛已经十劫了,他的愿早就圆满了。你现在念他的名号,就是在启动他的愿力。就好比你按了一个开关,灯就亮了。你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愿力就显现出来。"

老太太听了这话,眼睛亮了起来:"您是说,只要我念他的名号,他就一定来接我?"

老法师点点头:"不光是来接你,他现在就在你身边。你每念一声佛号,他都听得到。你临终的时候,他一定亲自来接引你。这不是我说的,这是佛在经里说的。"

老太太听了,一颗心放了下来。她不再害怕了,开始专心念佛。念着念着,突然笑了起来,对老法师说:"我看到阿弥陀佛了,他就在我面前。"

说完这话,老太太安详地走了。

莲池大师讲完这个故事,对弟子们说:"你们看,这位老太太念了一辈子佛,可到临终才真正明白阿弥陀佛是谁。好在她遇到善知识指点,不然这一生的功夫就白费了。所以我告诉你们,念佛不是念音节,而是念'佛'。你要明明白白地知道,你念的是一位真实存在的佛,这位佛有无量的慈悲,无量的愿力,无量的神通。"

清代的印光大师,是净土宗第十三祖。他对这个问题的开示更加直接。

印光大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念佛一法,重在信愿。有信愿,纵使功夫浅,也能往生;无信愿,纵使功夫深,也难往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往生净土的关键,在于你信不信阿弥陀佛,愿不愿意往生极乐世界。如果你真信,真愿,哪怕念佛念得不多,也能往生。如果你不信,不愿,就算你念得天花乱坠,也去不了。

有人问印光大师:"什么叫信?"

印光大师说:"信有六个方面: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可这六个里面,最关键的是'信他'。"

"'信他'就是信阿弥陀佛。你要相信阿弥陀佛真的存在,相信他发的四十八大愿真实不虚,相信他一定会接引念佛的人往生净土。这个信,不是半信半疑,不是信了又怀疑,而是坚定不移的信。"

"可你看看现在的念佛人,有几个真正做到'信他'的?很多人念佛,心里想的是:阿弥陀佛可能存在吧,念佛可能有用吧,我多念一点试试看。这种心态,怎么能往生?"

印光大师特别强调,念佛的时候,要把"陀佛"二字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因为这两个字代表的是佛,是你要依靠的对象,是你要归命的对象。你每念一声"陀佛",就是在提醒自己:我在呼唤阿弥陀佛,我要去阿弥陀佛的国土。



印光大师晚年在苏州灵岩山寺闭关修行。闭关的三年里,他专门研究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人念佛能往生,有的人念佛去不了?

他仔细研读净土三经,参考历代祖师的著作,观察了无数念佛人的情况,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后来被收录在《印光法师文钞》里,成为净土宗最重要的开示之一。

印光大师在这篇开示里,明确指出了念佛往生的真正关键。他说,世人念"南无阿弥陀佛",往往把注意力放在前面几个字上,却忽略了最后的"陀佛"二字。可恰恰是这最后两个字...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