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9日,有一个新生给小西留言:
小西老师,我的录取通知书里没有银行卡,正常吗?是不是二本批次的大学没有,班上同学一本的好像都有。
记得小西之前发过一篇关于新生录取通知书银行卡的文章。学校是否夹带银行卡和批次之间没有关系,更没有学校差就不带卡一说。硬要在逻辑上扯到一起,也是学校差些,更有可能带银行卡,甚至说是通讯卡。
通常,在录取"大礼包"(通知书邮件)中大部分学校都有一张银行卡,部分还有一张通讯卡。
银行卡有个单独信封,一张卡、一个使用说明,和之前已激活直接存储学费代扣不同,如今的银行卡要求本人必须去该银行的任一网点激活。具体是哪个银行,得看学校当年签订协议的银行是谁,或者谁是中标银行。
记得我们读大学时,工行、农行、建行、中国银行等几个银行轮流,每届新生都有不同银行的新卡。那时候你只要看看学姐的卡,就知道是几年级的。读研时发补贴,各个银行会有个时间差,先收到的同门会很炫耀的。
工信部2011年6月曾发文《关于规范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校园电信业务市场经营行为的意见》,明确要求通知书内不得夹带通信卡、业务宣传资料。大部分高校这点已经做到,不过不许迎新期间搞销售点、宣传等,尚未达到。这也是为何新生开学时,几个通信公司都会招一批老生帮忙推销宣传的原因,甚至到新生宿舍挨个寝室推销,据传办理一个卡的提升是30-50元。
但是,通知书中不得夹带银行卡尚未有铭文规定,而且新生银行卡提前存储学费代扣的确较为便利,而且绑定新生的学号、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有利于后期助学贷款、奖助学金的发放等。而且,新生可以选择到校直接缴费,甚至拒绝夹带的银行卡,入学后在系统内绑定自己办的卡。
而且,新生们也不傻,不会将这张卡作为自己在校期间的唯一银行卡。比如,小西的师妹就是将这张卡单独作为学费代扣等使用,日常使用(如生活费、绑定各类支付平台)时是单独办理的其他行的卡。因为同一银行的个人名下仅有一张一类卡,大部分学生会在在其他银行开办自己的日常使用卡。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新生个人资料的泄露,可是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就算学校不泄露,我们的信息也到处是漏洞的筛子。比如小西的亲戚今年收到了3份通知书,其中一份还是发的快递到付,20元的邮费。傻孩子,居然为看是什么学校这么牛,居然付了20元的邮费。
通知书夹带银行卡存在泄露学生信息,构成了民事侵权,但是我们无法证明有人利用这类泄露的学生信息进行了违法行为,这也是无法追求学生和银行责任的主因。或者说,有人利用泄露的信息从事的侵权行为达不到追究法律责任。
但是,不少高校已发现这个问题,在新生银行卡中已取消银行卡。会在入学时,让学生签署协议后再发放银行卡,同时办理好个人信息的绑定。学费、住宿费的缴纳借助新生报到系统,提前交费一样便利快捷。同样不需要携带大量现金呢,微信、支付宝(扫码缴费)、刷卡等多渠道缴费都有。
通知书取消银行卡也是高校尊重新生的一种表现,更是给新生上的第一课(彼此尊重)。大学的职责是教书育人,给学生一个好的榜样非常重要。
2019年录取的你,通知书中有银行卡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