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齐学启,中国远征军新编38师副师长,湖南宁乡人。该师1938年曾为长沙缉私总队。据说齐学启曾认为“北方兵太老实,湖南兵精明勇敢”,故该师多次在湘招兵,军中多湖湘子弟。建军地点就在原中南工业大学,抗战时期,那里是南迁的清华大学的临时校址(该师师长孙立人和副师长齐学启都是清华大学毕业生)。
约翰•W•博伊德(John W. Boyd)先生是抗战时期的美国飞虎队队员。此信是他写给战友John Papajik的中国女儿施维君。2005年9月28日,云南二战学者戈叔亚向本报提供了这封信的英、中文两个版本。他说,在那么多二战研究资料中,这是他第一次见到一个外国人在家信中如此深情赞叹一个中国军人,“齐学启是你们湖南的骄傲”。
亲爱的先生:
我是一个第二次世界大战被日本人关押在缅甸仰光21个月的战俘。我正在写一本有关中缅印战区和仰光战俘营的书。这里的战俘都是美国人、英国人、中国人和印度人。
这里的战俘营里有许多高尚的人,其中一位就是中国少将齐学启(H.C.Chi)。他是1942年上旬在缅甸战役中指挥一个师(新编38师,师长孙立人,该师曾以成功解救7000被围英军和500多名西方传教士、记者而闻名。当年,被解救出来的英国士兵一路高呼“中国万岁”。——编者注)作战时不幸被俘的。后来他曾驾驶一条小船渡河逃走,但是他被对岸敌人机枪击中负伤,在这次越狱行动中,只有将军和一个士兵是幸存者。
齐将军原在美国和日本接受教育,他的英语有一点口音。他可以用英语和日语阅读、书写和与人交流。他是战俘营所有各国战俘的灵魂人物。
日本人要齐将军保证今后不再越狱,同时企图要他在电台上做叛国宣传。齐将军平静而断然地拒绝了。后来the Kempei Tei也来威胁他;长时间不给他食物,最后甚至断水。面对这一切,齐将军一直保持平静和自信。在监狱里,难友们都传说齐将军和蒋介石将军有特殊关系;说蒋将军的前妻和齐将军的妻子是亲姐妹,她们都姓普(Po)。
有一次,日本人的傀儡——南京汪精卫政府派员拜访齐将军。他们的目的是希望齐将军站到他们一边。有难友说亲眼看见一个南京高级官员来找齐将军。他们把他带到外面一个城市里,请齐将军洗澡并用上等菜肴款待他,然后和他谈话。
他们说他们来是为了请齐将军加入在“仁慈的”日本人领导下的中国新政府。要求齐将军签署一个协议,他就自由了。将军淡淡地拒绝了。有意思的是将军在拒绝之前很客气地说感谢他们的来访和这些酒菜。这时那些来访者挂在脸上的微笑慢慢地变成了恼怒。将军脸上至始至终保持着轻蔑的笑容,表明他在观赏这场闹剧中得到了很大的享受。从那以后,将军就遭受到无数次毒刑拷打。
不久一个晚上,将军被他手下的一个士兵刺伤了。这个士兵被南京傀儡政权收买成了叛徒。在战俘们的强烈抗议下,日本人最后同意由麦肯齐(Mackenzie)中校军医为齐将军进行手术,试图挽救齐将军的生命。但是,齐将军还是在36个小时后牺牲了(1945年3月15日——编者注)。
在我的回忆录中将更加详细地描述这位不同寻常的人,我的书将在1996年6月或者7月出版。我希望找到齐将军的亲属,告诉他们这位中国军人是怎样的一个人。齐将军有着令人着迷的魅力和至始至终为自己的祖国效力的精神。他谦虚的品格和流畅幽雅的英文风格表现在当年他给英国陆军准将霍布森(Hobson)的一封信中。这封信是齐将军对B•N•萨达(B.N. Sudan)上尉和其他几位印度军医为他看病所表示的感谢。这封信的复印件也附录在我的书中。
如果有人愿意将这封信的复印件提供给中国报纸或者是给齐将军的亲属,让人们知道他对仰光战俘营的所有难友的所作所为我是非常感激的。
此致
敬礼!
约翰•W•博伊德(John W. Boyd)(签字)
1996年5月3日
据称,齐于1944年3月在仰光战俘营被害后,他的同学、同僚孙立人曾托英军以专机空运其遗体回国。后厝葬云南沾益,“云南人砍了一棵大树,中间挖了一个洞放他的遗体,还搭了个草棚,一直没落土”。1946年,遗体以火车从昆明运回长沙,公葬于岳麓山。文革期间,墓被毁坏。1989年,孙立人倡议重修齐墓并亲撰碑文,以“9载同窗同笔砚,10年共事共生死”的深情,痛悼这位宁死不屈、享有国际声誉的中国军人。
8、据称,当时洪行骨骸被“熬制成骨肥”以“大炼钢铁”。洪行之妻张乾芬因此远走新疆(1976年客死塔里木),这位曾随丈夫转战滇西,能“顶得住塌下来的天”的湖南女人,一生再未回到这个伤心之地。
9、据彭劢在乡间的本家人回忆,在镇压反革命的宣判大会结束后,彭劢被押解出来,曾途经自家屋场,当时他的父亲正在水塘边洗什么,彭劢看见,仅叫了父亲一声即被呵斥,一边走还一边回头。
10、洪行墓,宁乡东湖塘镇燕山村拓山组,彭劢墓,长沙县白沙乡报母村塔山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