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防大陆防了几十年,虹膜锁、禁业令、重刑法齐上阵,把“防技术外流”做成行业标杆。
却被自家美国籍副总罗唯仁一锅端,退休3个月就带着2纳米核心机密投奔英特尔。
最严防线为何挡不住“内鬼”?这背后是个人贪念作祟,还是大国博弈下的必然操作?
老将变节 退休即投敌
罗唯仁的履历在半导体行业堪称“硬核标杆”,每一步都踩在技术变革关键节点。
罗唯仁
![]()
2004年从英特尔跳槽台积电前,他已在这家美国芯片巨头深耕18年,亲历486、Pentium系列处理器量产攻坚,手握先进制程研发与良率控制的成熟经验,是当时稀缺的“全流程技术人才”。
入职后,他凭借技术功底和管理能力稳步晋升至技术研发暨企业策略发展资深副总,跻身核心决策层,直接参与技术路线规划和重大研发项目审批。
在台积电的21年间,罗唯仁主导了45纳米到2纳米多代制程的关键突破。
![]()
10纳米“夜鹰计划”中,他临危受命优化EUV光刻流程、调整晶体管架构,让台积电良率提前半年突破80%,拿下苹果A12芯片订单,实现对三星的反超。
经他主导或参与的专利达15000余项,涵盖FinFET架构改良、EUV多层膜沉积工艺等核心领域,被业内称为“制程活字典”,台积电内部不少新员工技术培训教材的核心章节都由他撰写。
![]()
2025年7月,台积电官宣罗唯仁“因年龄退休”,盛赞其“为技术壁垒构建作出不可替代贡献”,还举办了隆重退休仪式。
看似圆满的背后,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泄密,根据台湾“经济部”后续调查,退休前三个月,罗唯仁利用“最高级别技术权限”。
![]()
频繁调阅2纳米良率调校参数、A16芯片缺陷修复方案、EUV光刻误差修正手册等核心资料,调取次数达87次,远超日常需求。
他还让秘书将上百G加密文件拷贝至专用硬盘,这些“不可复制的经验性数据”,是台积电投入数百亿研发、历经无数试错总结的核心竞争力,直接决定先进制程的量产效率和成本优势。
![]()
同年10月底,罗唯仁以“先进制程优化副总”身份亮相英特尔投资者大会,负责18A制程(对标台积电2纳米)良率提升与量产。
他展示的工艺流程图,竟是台积电内部“夜鹰”模型换了代号,美国商务部官网更新的“半导体核心专家库”更实锤,其专长描述与台积电技术文档高度重合。
![]()
讽刺的是,因罗唯仁是美国公民且资历深厚,台积电未与其签订竞业协议,也无离职保密追踪机制。
台湾“经济部”启动跨境追责,却因美方拒绝配合调取证据陷入僵局,最终只能以“持续掌握状况”草草收场。
防陆铁幕 漏风给盟友
台积电对大陆的技术防范,形成了“全链条、无死角”的管控体系,从政策到执行层层加码。
![]()
台当局2023年修订的“营业秘密法”明确,14纳米以下制程技术外流属“重大危害行为”,最高判12年、罚1亿元新台币。
还特别将“大陆地区”列为重点管控对象,增设“跨境技术传输备案制”,两岸核心技术合作需提前6个月报备并经三轮审核。
![]()
企业层面的防范更是细致到极致,新竹研发中心核心区域需三次虹膜识别,内部24小时信号屏蔽,智能设备禁入,员工电脑拆除USB接口,数据仅能通过内部专用网络传输。
大陆工程师参与技术交流,需提前三个月报备行程和接触范围,全程专人陪同,不得单独进入研发区,交流后需提交书面报告。
![]()
供应链上,2纳米产线全面禁用大陆制造设备,哪怕中微公司蚀刻设备通过3纳米验证,也因“符合美国出口管制要求”被强制撤出,大陆产非核心零部件也需经第三方层层检测。
为防止人员流动泄密,台积电规定核心技术人员离职赴大陆需提前6个月申请,接受1年“技术隔离”。
![]()
2024年就有案例:一名参与16纳米研发的工程师计划跳槽大陆企业,被台当局以“涉嫌技术外流”调查,虽未定罪却被限制出境8个月,电子设备遭扣押,职业生涯几乎中断。
这套“铜墙铁壁”确实让大陆难从正规渠道获取核心技术,但面对美国及盟友,防线却“自动降级”。
![]()
罗唯仁能自由拷贝资料,根源是台积电的“盟友信任机制”,美籍高管及美日等“友好国家”技术人员享有“技术查阅豁免权”,免予信息安全培训,可携带存储设备自由进出核心区。
2024年,英特尔工程师以“技术交流”为名,全年42次出入新竹研发中心,后续FCC文件曝光,其携带设备暗藏微型摄像头和数据传输模块,偷拍了3纳米掩膜版关键参数,而这些设备因“英特尔官方认证”跳过了深度检测。
![]()
类似的,台积电赴亚利桑那建厂时,为配合《芯片与科学法案》,主动开放12纳米制程部分技术细节。
与美韩企业“技术协作”中,也多次共享关键工艺参数,将“盟友”身份当成安全通行证。
芯片暗战 霸权在操盘
罗唯仁事件绝非孤立的“职场叛逃”,而是美国巩固半导体霸权的关键一步,背后是“明补暗偷”的战略布局。
![]()
近年来,中国、韩国在芯片领域快速崛起,冲击美国技术垄断,美方随即出台组合拳:以《芯片与科学法案》520亿美元补贴为诱饵,逼迫台积电、三星将先进产能转移至美国。
通过人才挖角、技术窃取、出口管制等手段,弥补本土企业短板,遏制竞争对手。
![]()
英特尔作为美国本土巨头,近年在先进制程上屡屡落后,18A制程良率长期徘徊在30%以下,远低于台积电的60%,导致苹果、英伟达等核心客户转单,数据中心芯片业务营收下滑。
罗唯仁的到来精准填补短板,他带来的不仅是书面文档,更有台积电独家良率控制秘诀,业内测算。
![]()
这一“技术平移”能帮英特尔缩短半年量产时间,节省上百亿美元研发成本,扭转高端市场劣势。
这种“以合作之名行窃取之实”,是美国维护科技霸权的惯用伎俩,2024年12月,拜登政府依据《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款,对中国基础半导体发起调查,将“芯片战”延伸至中低端。
![]()
2025年8月,路透社曝光美国在出口中国的先进芯片中植入追踪器,由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和FBI联合监控。
这些动作与罗唯仁事件相互印证,勾勒出美国“施压-诱骗-窃取”的霸权闭环,而台积电作为全球最大先进制程制造商,自然成为重点目标。
![]()
对台积电而言,此次泄密损失惨重,2纳米制程是对抗三星的核心筹码,苹果、英伟达已预订全部产能,核心技术流失不仅缩短竞争对手追赶周期。
还引发客户对数据安全的质疑,部分国际客户开始评估分散供应链,考虑转单三星。
更深刻的教训是,其基于地缘偏见的“双重标准”防范策略,把大陆当“最大威胁”,却对美国放松警惕,这种认知偏差本质是对大国博弈的误判。
![]()
半导体产业的复杂性决定了它必须依赖全球协作,而美国将技术工具化、武器化的做法,正在撕裂协作体系,推动各国加强技术保护和供应链“本土化”,最终推高研发成本、延缓技术迭代。
这场闹剧让台积电看清现实:大国博弈中没有永恒盟友,只有永恒利益,美国想要的不是强大的台湾半导体产业,而是完全可控的“美积电”。
未来,全球半导体竞争将更激烈,技术保密与合作创新的平衡成为企业必修课。
![]()
台积电能否重构一视同仁的安全体系?美国垄断策略能否得逞?这些答案将深刻影响未来十年全球科技格局。
而对所有科技从业者,这起事件敲响警钟:真正的技术安全,源于自身实力过硬和防范体系公平公正,任何“选择性设防”都将付出沉重代价。
信息来源:
传台积电前高管携技术机密入职英特尔 台北股市应声震荡
2025年11月19日 19: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