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发上,62岁的李大叔一边刷着短视频,一边叹气:“得了慢性肾病,是不是只能‘躺平’了?”他的女儿听后赶紧上网查各种肾病食疗偏方,想帮父亲补一补。
但就在这时,李大叔的老朋友孙阿姨却精神矍铄地进了门:“李哥,你咋又发愁?我那老伴肾功能查出来降了点,医生反而没给吃药,先让多补一种维生素,这几个月状态还真好了!”
![]()
孙阿姨这句话,让李大叔一家有些愣住:“维生素怎么会跟肾脏寿命挂钩?我们是不是忽略了什么重要细节?”
维生素,到底有没有可能让肾脏“多扛10年”?为何很多人都一知半解?这背后到底有什么科学依据,哪些补法才靠谱?
也许你也在为类似疑问困惑,不妨接着往下看——真相,正藏在你经常被忽视的日常习惯里。
维生素与肾脏健康的关系,医生到底怎么说?
其实,肾脏像“身体的下水道”,时刻帮我们过滤血液中的废物。但你知道吗?维生素D和肾脏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我国《慢性肾脏病防治指南》指出,慢性肾脏病患者体内维生素D缺乏率高达74.5%,这是因为肾脏正是将维生素D转化为活性形式的主阵地。
![]()
哈佛大学2018年的一项研究数据显示,补充维生素D的人5年肾功能下降风险降低了18.8%。而北京协和医院泌尿科也多次强调,慢性肾病患者维生素D不足,会加速肾功能恶化,甚至影响骨骼健康和免疫力。
至于市面上传言“补维生素吃多了伤肾”,其实是混淆了脂溶性维生素的风险,正常合理补充维生素D,不但不会伤肾,反而是维持肾脏寿命的重要支撑,前提是用对方式,别盲目乱补。
坚持科学补充,2-6个月内肾脏或现这4大变化
越来越多的临床观察表明:一旦纠正维生素D缺乏现象,2-6个月内,以下4类积极变化较为普遍,尤其是第3点,很多人从未注意:
肾功能指标趋于稳定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数据披露,补足维生素D半年后,66.3%的早期肾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速度放缓,部分甚至停止恶化。
![]()
尿蛋白水平明显降低
一项纳入428例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指出,坚持每日摄入医师推荐量的维生素D,90天后尿蛋白量平均下降了19.5%,这让肾脏负担轻松许多。
免疫力提升,易感人群改善明显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专业分会的流行病学追踪显示,慢性肾脏病患者若合理补充维生素D,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可下降12-18%。免疫调节作用不可小觑。
![]()
骨质流失速度减缓,骨折风险减至原有一半
同济大学附属医院最新随访数据显示,严重缺乏维生素D的肾病患者调整后,骨骼钙质流失速度延迟22.3%,骨折风险降低45.7%,有效避免“肾病+骨松”双重打击。
要指出的是,这些变化多半在医师指导下个体化补充时效果更佳,自行长期超量补充,反而对肝肾有一定风险。
日常补维生素D,怎么做才安全有效?医生给你实用建议
科学补充维生素D远不止“吃片儿”这么简单,正确补法主要有3点:
晒太阳是日常维生素D的“天然充电宝”
大多数健康成年人,每天上午10点至下午3点,阳光下暴露脸和小臂15-30分钟,就能合成约600-1000IU维生素D。秋冬季节或北方地区建议适量延长。
![]()
饮食补充优选深海鱼类和蛋奶
《食物成分表》显示,三文鱼、沙丁鱼等每100克可提供200-350IU维生素D,鸡蛋、奶制品含量稳定,搭配适量豆制品能增加吸收率。
缺乏人群补充剂需医生评估,切勿自作主张
对于年长者或肾病患者,建议查血25-羟维生素D水平后由专业医生制定补充计划,常见剂量为每日400-800IU,重度缺乏患者需调整剂量,每3-6月复查一次,杜绝“我觉得多就好”的误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