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国台湾垄断芯片生产?这简直是美国的耻辱!”特朗普近日在白宫的激烈发言,将半导体供应链问题直接拔高到国家安全层面。这位前总统口中的“夺回”,远非简单的产业回流,而是一场关乎军事自主权的隐秘博弈——美国军用芯片90%依赖台积电代工,F-35战机的核心处理器正来自台湾工厂。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image
军事供应链的“阿喀琉斯之踵”
五角大楼2023年秘密报告显示,美军用芯片库存仅够维持3个月战时消耗。这种脆弱性与1973年石油危机如出一辙:当时阿拉伯国家禁运导致美国油价暴涨400%,如今芯片断供可能直接瘫痪精确制导武器系统。特朗普强调的“关税武器”,实则是仿效石油战略储备机制,试图通过政治手段重建半导体“战时产能”。
![]()
image
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的5纳米工厂被美军视为“诺曼底登陆”。这座耗资400亿美元的基地距离洛克希德·马丁导弹工厂仅30英里,其选址透露出赤裸裸的军事意图——确保F-35升级版芯片能跳过太平洋直接交付。但军事专家指出,即便2027年该厂满负荷运转,也只能满足美军15%的高端需求。
![]()
image
全球军工版图的蝴蝶效应
当特朗普宣称要“用关税夺回芯片”时,雷神公司正在悄悄囤积台湾产相控阵雷达芯片。这种用于“爱国者”导弹系统的关键部件,目前全球仅台积电具备量产能力。若美国强行转移产能,将导致全球军工企业面临18-24个月的产能空窗期,北约多国已就此向华盛顿发出预警。
![]()
image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军事技术代差。台积电2纳米工艺预计2025年量产,而英特尔最先进工厂仍卡在7纳米。这意味着未来第六代战机的大脑可能继续依赖我国台湾制造,除非美国启动《国防生产法》强制技术转让——这正是特朗普团队正在评估的“终极方案”。
![]()
image
芯片自主权的战略隐喻
纵观历史,美国三次技术霸权更迭(原子弹、航天、互联网)都伴随军事需求驱动。如今特朗普将芯片与“国家安全耻辱”挂钩,实则是为新一代军事革命铺路。正如石油曾定义20世纪战争形态,半导体正在成为21世纪军事竞赛的“新原油”。
但这场“夺回”战役远比预想复杂。即便美国重建生产线,仍需依赖荷兰光刻机和日本光刻胶——正如其军事盟友体系般环环相扣。或许正如五角大楼内部备忘录所写:“真正的胜利不在于拥有多少晶圆厂,而在于能否让全球芯片供应链永远无法成为对手的武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