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滨湖区,一张有力度、更有温度的民生保障网正越织越密。面对低收入群体“急难愁盼”的现实痛点,滨湖区民政局以“温情帮扶”与“医疗救助”为经纬,以常态化“巡访关爱”为针脚,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用心用情托起困难群众“稳稳的幸福”。
数据赋能“主动找”,化解“燃眉急”
“李阿姨(化名),医疗救助金已经到账了,请注意查收。”近日,社区工作人员小杭在例行巡访时,为低收入对象王大爷(化名)一家带去了好消息,“过后的医疗票据请收好,明年还能继续申请。”李阿姨紧握着小杭的手,眼眶湿润:“多亏了你们,老伴儿的看病钱有了着落,我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了。”
王大爷夫妇本来有着稳定的退休金,日子过得平顺。然而,王大爷确诊结肠癌后,高昂的治疗费用瞬间击穿了这个家庭的防线。“原本有点积蓄,但这病是个‘无底洞’,日子一下子变得灰暗了。”回忆起当时的窘境,李阿姨仍心有余悸。
转机源于一次“数据预警”,社区小杭在巡访关爱系统中收到了王大爷家大额医疗支出的预警信息。他立即上门核实,在得知老两口已自费十几万元后,当即协助他们认定“支出型困难家庭”,并同步启动医疗救助申请“绿色通道”。
政策兜底“精准救”,筑牢“防波堤”
“病根”不除,“穷根”难断。医疗刚性支出往往是压垮困难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滨湖区民政局深知,救助必须救在“节骨眼”上,在落实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等普惠政策之外,滨湖区精准构筑“医疗救助”补充防线,制定具有区域特色的温情帮扶和医疗救助政策。针对低收入家庭的医疗刚性支出,实施分段救助,简化流程,确保“应助尽助”,为困难群众筑起一道坚实的“防困防波堤”。
服务延伸“温情护”,点亮“希望灯”
不仅要救急,更要暖心。家住蠡湖街道的陈阿姨(化名),因儿子患尿毒症需长期透析,精神与经济承受双重高压。社区专员小徐了解情况后,不仅迅速落实医疗救助,更链接专业资源为她提供心理疏导。
“小徐常来陪我聊天,让我觉得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陈阿姨感慨道。从单一的物质救助,升级为“物质+服务+心理”的综合帮扶,滨湖区正不断拓展民生保障的内涵。通过主动发现、定期走访,工作人员不仅关注救助对象的身体状况,更细致入微地关心其居住环境与精神需求。
从医疗救助的“雪中送炭”,到心灵关怀的“锦上添花”,滨湖区正用实际行动书写着一份更有厚度、更有温度的共同富裕答卷。
通讯员 滨民萱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陈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