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何方
初冬时节,徽县寒意渐浓,但泥阳镇苟庄村村口却暖意融融。两辆满载37吨“绿色地膜”的卡车旁,村民们围着领取免费地膜,搓手哈气间难掩笑意,眼中满是对来年丰收的期盼。这是徽县推广生态地膜、破解农田“白色污染”的生动缩影。
地膜是现代农业的“增产利器”,能增温保墒、抑草促产,但传统地膜残留难消,长期破坏土壤结构、降低耕地地力,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白色障碍”。今年以来,徽县精准施策,由县能源办牵头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为9万亩耕地换上“环保新衣”。
加厚高强度地膜凭借更高韧性,保墒增温效果不输传统地膜,且可整张回收,大幅降低碎片化残留;全生物降解地膜以PBAT、PLA等生物材料为原料,自然环境中能完全分解,无需人工回收,从源头杜绝污染。
为减轻农民负担,徽县推出精准补贴政策:加厚高强度地膜按每亩2.5公斤实物补贴,全生物降解地膜通过中央财政补贴每亩60元实物发放。截至目前,全县已招标采购加厚地膜206吨、全生物降解地膜24吨,其中加厚地膜已陆续发放到位,降解地膜将在春耕时按需发放。
作为农业大镇,泥阳镇4.2万亩耕地中,蔬菜种植面积达2.7万亩,往年地膜使用量较大,污染问题突出。“我们会加大推广力度,健全回收机制,对加厚地膜统一回收处置,全方位守护农田生态。”泥阳镇负责人赵亚军说。
如今,230吨“绿色地膜”已覆盖徽县15个乡镇重点覆膜区域,不仅破解了“白色污染”难题,更实现了生态与效益双赢。据测算,使用绿色地膜后农作物每亩增产5%-10%,土壤有机质含量稳步提升,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绘就出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新图景。
欢迎全省各地的通讯员踊跃投稿:mrgstx@163.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