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389元买的‘羽绒服’,充绒量竟然只有10克!这和普通外套有什么区别?”11月18日,武汉市民张女士向长江云新闻爆料热线爆料了自己的购物踩坑经历。她购买的“魔力薇薇修身软壳衣羽绒外套”,宣传页面突出“羽绒外套”属性,到手后却发现充绒量低至10克,保暖性大打折扣。
记者实测:该羽绒外套的厚度仅0.3厘米
针对张女士反映的情况,长江云新闻记者在“魔力薇薇”某网购平台旗舰店发现,她购买的这款羽绒外套销量超1万件,销量火爆。记者花费近400元下单同款后,发现衣物标签显示其充绒量仅为10克,填充物为鹅绒(绒子含量90%),记者用卷尺测量后,衣服的整体厚度仅约0.3厘米。
记者进一步浏览该店其他商品,发现另一款售价369元的修身软壳羽绒外套,其S码充绒量更是低至5克。
![]()
如此“轻薄”的羽绒服能否有效保暖?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咨询客服,对方起初声称该款可抵御-5°C至10°C,适合春秋冬季;但在记者追问10克充绒量是否真能应对-5°C低温后,客服改口称抗寒范围为5°C~10°C,始终未正面回应充绒量过少的问题,仅表示商品“符合国家检测标准”,并提出可退货或补偿15元。
![]()
记者查询得知,目前国家标准未对羽绒服充绒量作出明确规定。但记者通过现场称量发现,5克鸭绒压实后的体积仅约一个拳头大小。一位服装行业的业内人士告诉长江云新闻记者,羽绒服绒子含量高但充绒量过低,保暖性会大打折扣。中国羽绒工业协会信息部主任祝炜也曾在公开场合介绍过参考数值:轻薄款羽绒服的充绒量在40克至90克;一般厚度的短款羽绒服充绒量在130克左右;中等厚度的约为180克;适合北方户外穿着的羽绒服充绒量至少180克。
为作对比,记者走访了多家专业羽绒服品牌线下门店。有店员介绍,其常规款羽绒服充绒量普遍在250–260克,并强调“充绒量是保暖核心指标,低于100克的产品难以满足冬季需求,尤其在北方地区。”
从买新到翻新 “ DIY”羽绒制品成新潮流
当羽绒服因质量问题频频引发争议时,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转向更“看得见摸得着”的保暖选择——线下翻新或定制羽绒服。11月19日,记者来到武昌区一家提供羽绒服定制与旧衣翻新服务的店铺。一走进店铺,记者就看到了店内的墙壁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羽绒服,店主周师傅正忙着为顾客缝制羽绒服。“墙上挂的基本都是客人来翻新或者定做的羽绒服。我们把各式的面料以及鹅绒、鸭绒等材料都明码标价地展示出来,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直接挑选定制。”
![]()
记者发现,相比动辄千元的品牌羽绒服,翻新一件能省下一半价格。“如果自己带旧衣服来翻新,我们只收手工和面料的费用,如果旧绒不够,我们店里也有95%含量鹅绒售卖,一两的价格是120元,白鸭绒的价格是每两40元。”周师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0g充绒量、普通短款羽绒服,即便全部定制,价格也不超过千元。
![]()
从买新到翻新,“DIY”羽绒制品吸引了不少追求个性化和实用性的消费者。记者在店内待了近两个小时,前来咨询或翻新的人络绎不绝。正在取衣服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她这次是把三件旧的薄羽绒服合并翻新成一件厚羽绒服,而且重新定制了一个自己喜欢的面料花色。“这样既处理了不穿的旧衣服,又得到了一件充绒量实在的新羽绒服,比在商场花七八百元买的还暖和,总共才花了200多元。”
周师傅告诉记者,目前她的小店一周大概要做20-30件羽绒服,甚至还有顾客拿七八件旧羽绒服“爆改”羽绒被。“现在还不算最忙的时候,12月份才是真正的‘旺季’。”
消费者应该如何挑选优质羽绒服?
搓一搓、拍一拍、摸一摸!三招教你挑选优质羽绒服!
此外,行业人士提醒,购买羽绒服时需警惕“软壳衣外套”“轻薄保暖款”等模糊宣传,避免被低充绒量产品误导。若追求保暖性能,应优先选择专注羽绒服生产的品牌,或通过定制方式明确充绒量标准,确保产品物有所值。
(长江云新闻记者 关竹)
来源:长江云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