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封锁的卡脖子
上世纪九十年代,俄罗斯军工体系乱成一锅粥,苏联刚解体,资金链断裂得厉害,好多企业眼看就得关门大吉。莫斯科的礼炮厂作为AL-31F发动机的生产方,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急需外汇来续命。
中国空军正好在那个时候开始大规模引进苏-27战机,从1990年到1997年,分三批搞来了76架苏-27SK和UBK型号,后来又追加100架苏-30MKK订单,这就带来一大堆发动机维护的问题。
![]()
AL-31F是俄罗斯航空工业的核心宝贝,里面有单晶涡轮叶片、全权数字控制系统这些高端货,苏联时代对外封锁得死死的。就算东德驻军的苏-27部队,也只能做些简单维护,比如换换涡轮叶片或者局部检测,真正的大修必须运回本土工厂去搞。
英国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的报告就说过,苏联海外基地的维修能力有限,精密工作全留在境内。德国明镜周刊1993年的报道提到,东德维尔德夫莱特空军基地的车间只能处理日常故障,复杂维修得空运到明斯克。
![]()
简氏防务周刊1991年也指出,苏-27的AL-31F海外大修受限,必须返回指定工厂。俄罗斯继承了这种政策,把技术捂得严严实实,不轻易出口。中国空军引进这些战机后,维护成了大麻烦,发动机是歼-10A、歼-11B、歼-15这些主力机的核心动力,但本土WS-10发动机那时还没成熟,得等到2010年后才勉强能用。
1998年中国启动歼-11国产化项目,设计上依赖AL-31F,但维修全靠俄罗斯专家,成本高风险大。中国就提出技术换市场的要求,要转让大修能力,不然就转向西方方案。俄罗斯那边,军工企业70%濒临破产,礼炮厂仓库里堆着卖不出去的发动机,寡头们算着账本,觉得得用旧技术换现金流。
![]()
俄罗斯第五代发动机项目已经启动,产品30在测试,他们觉得转让落后的AL-31F没啥大不了。中国航空工业正卡在发动机瓶颈上,通过大修线能逆向学到单晶叶片制造、等离子热障涂层、全权限数字控制这些工艺,为WS-10和WS-15积累经验。
谈判过程挺曲折的,中国反复做工作,加上一些对华友好渠道的推动,俄罗斯情报评估认为中国即使不转让也能在15年内自研同等水平,不如提前赚点钱。西方对华军售禁令越来越紧,中俄被迫抱团取暖,形成技术合作模式。
中国空军维护需求越来越急,保有量上千台发动机,得自主掌控才行。俄罗斯军工寡头们权衡再三,觉得这笔买卖能帮礼炮厂渡过九十年代的危机,还能维持市场份额。
![]()
转让博弈的转折
1999年中俄终于签了协议,俄罗斯授权西安430厂建AL-31F大修线,提供振动分析仪、孔探仪这些检测设备,基础模块翻修工艺文件,还派专家驻厂指导。但俄罗斯留了一手,高压涡轮和燃烧室这些核心部件仍得返俄维修,中国只能搞外围模块。
西安430厂本部以军用发动机核心零部件为主,协议签订后,生产线快速搭建起来。2005年补充协议,中国额外付费,拿到本土化生产零部件的权限,这步棋让技术突破加速。2007年,430厂完成首台自主大修,参数完全达标,从依赖转向初步掌握全链条。
![]()
2010年攻克涡轮叶片修复,搞定DD-6单晶合金工艺。2012年建成等离子涂层生产线,能替代俄制部件。俄罗斯妥协的主要原因是看到中国WS-10项目进展快,担心彻底丢市场。礼炮厂靠订单活了下来,但没想到中国学得这么快。
AL-31F的转让包括大修工艺链,如精密加工、热处理、动态平衡测试,这些原本集中在俄罗斯本土。协议后,中国工程师通过逆向学习,积累经验,比如WS-10B在2015年借鉴AL-31F的涡轮设计理念,提升性能。俄罗斯情报评估低估了中国速度,本以为15年才能赶上,结果更快。
![]()
自力更生的碾碎枷锁
中国通过AL-31F大修经验,加速WS-10系列发展,2017年歼-20换装WS-10C,宣告AL-31F时代结束。保有量从2015年1200台降到2023年不足400台,WS-10产量超1500台。俄罗斯从交易中赚了40多亿美元,但见证中国航空自立崛起,市场份额缩小。
情报评估认为中国需15年自研,但实际更快。俄罗斯保留AL-41F不放手,但中国不需要了。WS-10广泛用于歼-10C、歼-11B、歼-15、歼-16、歼-20。2019年歼-10C第四批装备WS-10B。俄罗斯媒体承认中国超越俄罗斯战机技术,J-15T用WS-10替换AL-31F。
![]()
航空发动机难仿制,但中国办到了。俄罗斯后悔培养对手,经济收益丰厚但战略损失大。中国航空工业从引进到超越,西安430厂成象征。俄罗斯试图控制知识产权,但中国逆向工程成功。博弈格局逆转,中国市场换时间,铺平WS-15道路。
俄罗斯握着AL-31F知识产权,但中国已独立。2025年,中国航空发动机强于俄罗斯某些方面。俄罗斯工业部长讨论发动机制造,但中国进展超预期。技术转让双刃剑,俄罗斯获现金流,但失去议价权。中国航空发动机万亿产业赛道,黄金成长期开启。
![]()
俄罗斯网络链接中国发动机制造商,但转让已成历史。中国结束对俄依赖,全面拥抱本土发动机。俄罗斯专家后悔出口苏-30,让中国学到布局和系统。
AL-31F转让让中国J-20成动力,但现在WS-10主导。中国挑战下一代发动机发展,成立航空发动机集团应对需求。自力更生碾碎枷锁,西安430厂证明中国航空实力。俄罗斯卖家后悔,关键市场流失。中国航空推力向前,军用发动机国产化率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