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规划里的“隐形雷”,比明面上的诈骗更难防——不少人以为避开“高息理财”就安全,却栽在看似“合理”的养老服务里。今天拆解3个极易踩中的隐形坑,每一个都藏在日常养老选择中。
第一个坑:“预存享折扣”的养老服务预付卡。不少社区养老机构推出“预存2万享8折服务+年息5%”的活动,听起来是“省上加省”,但多数人没注意:按《关于规范养老机构服务收费行为的指导意见》要求,合规的养老服务预付消费,单次收费不得超过3个月。那些收年付、甚至数万预存款的机构,大多未取得预付卡备案资质,一旦资金链断裂,预存款直接打水漂,后续维权难度极高。
第二个坑:“以房养老”的非正规抵押。部分机构宣传“老人抵押房产,就能免费住养老社区”,但实际是将房产抵押给非持牌金融机构,合同里藏着“逾期即收房”的霸王条款——而正规的“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是由银保监会批准的保险公司开展,有明确的风险保障机制,二者天差地别。
第三个坑:“代订进口保健品”的健康信息套取。有些养老机构号称“帮老人代订海外抗衰保健品”,不仅产品无“蓝帽子”保健食品标识(甚至是三无产品),还会以“记录健康数据”为由套取老人病史、银行卡信息,后续衍生电信诈骗风险。避坑关键是:保健品直接通过正规药店/电商平台购买,不委托第三方代订。
养老避坑的核心,是分清“合规服务”和“擦边陷阱”——很多风险不是“一眼假”,而是披着“便利”“优惠”的外衣。你身边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养老隐形风险?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察,一起帮长辈守住养老钱袋。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