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解放战争的局势已趋于明朗,很多国民党高级将领做出了正确选择,带着部队起义,其中最出名的当属傅作义和陈明仁。
当初两人手里还有一战之力,如果真的顽抗到底,必然会增加双方的伤亡。因此他们做出正确的事后,我党给予很高的礼遇,建国后傅、陈的地位一直很高。
不过若是看两人起义前的一些条件和举动,还是能发现很大不同,陈明仁是典型的军人,而傅作义已有军阀的思想,这也是1955年陈明仁能成上将、傅作义却无军衔的一个原因。
![]()
一、傅作义的三个条件,全被拒绝
其实两人还在国民党阵营时本质就有很大不同,陈明仁就是战将,能到什么位置得看上级的意思。比如他打赢了四平反被革职,国民党溃败之际却突然提为兵团司令,是上是下,都在于蒋介石的一句话。
但傅作义这种地方实力派不同,他能成为华北“剿总”总司令主要是自己打出来的。
像解放战争初期大同集宁战役,傅作义最开始不愿意参战,蒋介石把原属第二战区的大同划归到第十二战区、也就是傅作义的管辖下,傅部才出兵。随后他一手奇袭集宁围魏救赵,将我军逼退。通过此战,原本只掌握绥远的傅作义,地盘扩大了不少。
后来的张家口战役也是一样,最开始蒋介石让中央军李文兵团进攻,但打了一个多礼拜硬是没能攻破晋察冀的防线,反而被我军歼灭了3000多人。
老蒋无奈,又把张家口划给第十二战区,傅作义就又来了一手奇袭,势力范围随即再次扩大。但凡蒋介石在华北的嫡系里有个能打的,傅作义都成为不了“剿总”总司令。
![]()
当然,老蒋也不是真正信任傅作义,华北“剿总”建制下的四个兵团,三个都是中央军,华北“剿总”副司令、蒋介石八大金刚之一的陈继承还说过:中央军的调动必须要通过我。监视之意不言而喻。
既然如此,傅作义当然也不可能对蒋肝胆相照,他对南京政府的命令能拖就拖,要损失他基本盘的事坚决不做,老蒋曾想让他调大军去支援辽沈,得到的就是推诿。
傅作义更看重自己的利益,既不愿被蒋介石吞并,也不想被解放军歼灭,他有个设想是在华北实现自治,建立起自己的“小朝廷”。
因此当他发现东野已经秘密入关、嫡系35军陷入包围后,立即与我党接触,提了三个条件:一是解放军全线后撤,平津地区的问题通过谈判来解决;
二是将新保安地区的35军放回,这样他才有实力在北平制衡中央军,以此保障能顺利谈判;三是让出南苑机场。
![]()
此时张家口已经没有悬念,傅作义陆路西逃绥远无望,但如果要撤还可以走海路,美国太平洋舰队承诺会帮助撤退,所以他认为自己有回旋余地,跟解放军讲起了条件。
我党看出他这时仍在试探,想拖延时间。为打断傅作义的幻想、促使他下决心,中央一面拒绝这三点,一面让前线部队向新保安、天津发起进攻。很快捷报就传来,35军被全歼、天津城内10余万国军被全歼。
如此一来,傅作义既失去了能够决战的兵力,又损失了可以逃跑的通道,考虑良久,最终选择起义。
1月16日,傅答应我军和平起义条件,签订《关于北平和平解决的初步协议》,21日傅在北平中南海宣布了自己的抉择。
按道理来说,既然起义,就应该转变思想,但傅作义后来还提过不切实际的条件,也被拒绝了。
![]()
对于部队的改编,他希望能够让自己名义下的20万军队原封不动,除取消掉“剿总”建制外,兵团、军、师等各级都不打乱,换一身军装、换一个番号即可,就跟长春起义的曾泽生一样。
这其实还是有拥兵自保之意,我党予以拒绝。
同时傅作义还是想搞联合政府,提出“双方派员成立联合办事机构,处理有关军政事宜。企业、银行、学校等等,听候联合办事机构处理。”
1月29日,叶剑英对傅方代表郭宗汾说:“此机构是在前线司令部指挥下的工作机关,不是政权机关。”并且将所谓的联合机构名称定为“北平联合接交办事处”。
![]()
傅作义在军事改编和政治机构两个方面打的算盘都未能如意,也让我党高层看出他对兵力和权力有着很大的意图。
林、罗、聂等人便于1月29日致电中央,说“傅在政治上直到现在并未向我靠拢,他主观上亦不愿向我靠拢,始终站在南京立场”。
毕竟傅作义起义有很大功劳,中央没有对他如何,但兵肯定是不能让他带了,并非一条心,将来只会成隐患。所以,傅作义就转而去搞水利,离开了军队。
![]()
二、陈明仁最初有疑虑,既往不咎
陈明仁在四平之战后,被上级以“纵兵抢粮,祸国殃民”、“浪费美军援助”等罪名撤职,赋闲了年余。等国民党精锐基本都被歼灭后,他又被人想起,出任新组建的第一兵团司令。
此时这位黄埔一期生对国民党已失望透顶,所以老师程潜来询问想法之际,他就直接回答:“颂公(程潜字颂云)为湖南家长,德高望重,我不过一介武夫,只要能造福湖南桑梓父老,但听颂公调遣。”这让本来兵力单薄的程潜心下大定。
不过,陈明仁答应得很干脆,内心还是有点担忧,毕竟曾在四平与解放军血战,将来被翻旧账怎么办?地下党联络员获悉这一思想动态后,迅速上报中央,随即得到回复,只要陈明仁起义,过去的事情既往不咎,并且官职绝对不会比现在低。
陈明仁这就放下心来,全力配合程潜做工作,最终在8月4日通电起义,得到毛主席致电嘉奖:“诸公率三湘健儿,脱离反动阵营,参加人民革命,义声昭著,全国欢迎。南望湘云,谨致祝贺。”
![]()
虽然这些阶段他很爽快,但起义之后他还是提了一个条件,即希望能保留起义部队的原有编制。
这看起来跟傅作义起义后对部队改编提出的条件一样,但两人背景有本质的区别,傅作义是有嫡系和基本盘的,如不遏制,隐患太大。
而陈明仁本身就只有一支71军算老部队,基本都在东北打光了,重新组建的71军他无法全部掌控,起义后就跑了一大半。这样不会有什么威胁。
在起义前后,他也没有待价而沽,心是诚的,唯一的犹豫也只是为生存环境担忧,可以理解。
因此,中央批准陈明仁按照对等原则继续担任兵团司令员,1955年陈明仁还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