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关品方
彭士禄是中国核动力事业的拓荒者。他是广东海丰人(1925至2021年,享寿96岁),革命烈士彭湃(1896至1929年,牺牲时仅33岁)的儿子。
彭士禄幼年历经磨难,3岁丧母。4岁丧父后,辗转被中共组织安排在20余户家庭寄养,被彭湃案牵连,以童犯两次被国民党拘捕入狱。1940年(15岁)因国共合作由周恩来寻回延安。因学习成绩优异,1951年(26岁)被派留学苏联修读化工机械,后响应国家号召转攻核动力学。彭士禄1958年(33岁)学成回国,投身核潜艇研制,先后出任中国核潜艇首位总设计师、中国核工业集团顾问等职,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
今天,中国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已开始建造。在国防建设行将又有重大突破的时刻,国人对彭士禄的伟大贡献感铭于心。
彭士禄开创中国的核潜艇事业,主持中国首艘核潜艇“长征一号”动力装置设计、攻克反应堆参数计算、主泵密封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全系统4.6万个零部件的自主研制。他带领团队用计算尺(slide rule)完成了十几万数据的运算,1970年建成陆上模式的核反应堆,推动了中国成为全球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他引领核电的发展,提出“投资、进度、质量”三大控制原则,奠定了大亚湾核电站的工程基础。他又倡导秦山二期核电站“以我为主,中外合作”的方案,主持设计了两台6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突破了核电自主化的瓶颈。
彭士禄提倡以“自教自学”的精神为国家培养核动力人才,强调“脑袋尖、钻进去,屁股圆、坐得住”的科研态度。他先后收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5)和何梁何利科技成就奖(2017),2021年获追授“时代楷模”称号。他终其一生,践行“愿将此生长报国”的誓言,其拓荒精神推动中国核工业从无到强,足以传承后世历久弥新。他为了祖国的核潜艇事业隐姓埋名数十年。
虎父无犬子。他的父亲彭湃是伟大的革命家,他的母亲和几位亲人也为革命牺牲,可谓“两代相续报国家,满门忠烈为人民”。
![]()
彭湃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中国农民革命运动的先导者、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的创始人。彭湃1918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留日期间积极参加中国留学生的爱国运动。1921年(25岁)回国后,彭湃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家乡海丰创办社会主义研究社和劳动者同情会,传播马克思主义;翌年只身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疾苦,发动农民组织农会,开展农民运动。彭湃撰写了《海丰农民运动》一书,被誉为“农民运动大王”。毛泽东1927年(34岁)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县政治必须农民起来才能澄清,广东的海丰已经有了证明”,高度肯定澎湃作为农民运动先驱的伟大实践。
1924年,彭湃加入中国共产党,赴广州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鼓吹开展农民运动。毛泽东1926年继承彭湃的工作,主持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讲习所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培养农民运动干部的重要机构。毛泽东担任所长期间,系统讲授农民问题,组织学员实地考察,为全国农民运动培养了骨干力量。
1924至1927年的大革命时期,彭湃兼任广东农民自卫军总指挥。他1927年春到赴武汉与毛泽东等发起组织中华全国农民协会,成立临时执行委员会,任执行委员兼秘书长,主持常务工作。同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导致大革命失败。彭湃赴南昌参与策划南昌起义(8月1日)。中共在8月7日举行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选出临时中央政治局,彭湃当选政治局委员、兼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员。10月,彭湃奉命返抵广东;11月,领导海陆丰农民武装起义,建立海陆丰苏维埃政权。1928年春,彭湃率领工农革命军,以海陆丰为中心,将革命根据地扩大到东江的南部地区。同年11月,彭湃奉命赴上海出任中共中央农委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共江苏省委军委书记。1929年8月因叛徒出卖,彭湃不幸被逮捕关押在上海龙华监狱。彭湃在狱中表现出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表示“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推翻反动统治,建立全国苏维埃政权。”1929年8月30日,澎湃被反动派杀害。
彭湃以坚定信念支撑美好心愿,牺牲20年后的1949年,信念如愿实现。今天,当年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的活动中心,今天已经成为“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每年吸引成千上万民众前来参观学习、举办活动。
在广东省海陆丰地区,当人们提到“满门忠烈”时,就会马上联想到彭氏家族。彭湃当年鼓动族人蔡素屏(他的妻子、彭士禄的母亲)、许玉庆、彭汉垣、彭述和彭陆相继投身革命,全都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一家两代六人都是革命烈士。
彭士禄作为革命烈士的后代,童年颠沛流离。母亲蔡素屏和父亲彭湃先后牺牲后,彭士禄成了孤儿。国民党延续封建王朝的反动思维,认为“对如此重犯,要斩草除根”。彭士禄为逃避国民党对他在全国范围的悬赏搜捕通缉,东躲西藏,8岁时(1933年)被国民党当局抓进监狱,最终由中共情报科成功营救后安排照顾;国共合作抗日期间,由周恩来出面斡旋,1940年辗转抵达延安。
![]()
彭士禄晚年接受访问时说:“我不能给我爸丢脸,我当不了革命家,但我能当专家,我要在核动力领域做出名堂来”。他终其一生践行着自己的承诺,作为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他研发设计出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作为工程总指挥,他在大亚湾建造出中国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彭士禄永不言退,93岁(2018年)因为健康关糸才从工作岗位退下来。2021年3月22日,彭士禄在北京逝世。按照他生前的愿望,他的骨灰被撒在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潜的海面上。
彭士禄的名句是“愿将此身长报国”。他践行对自己的毕生承诺,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代中国的科研工作者,尤其是核动力航空母舰的建造团队,一定能够踏着彭士禄的足迹,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傲立潮头继续前行。国人将永远铭记他父子两人的英名。
笔者谨以此文,遥寄彭湃和彭士禄,写七言律诗两首。
彭湃为民燃星火,士禄潜渊铸国魂。两代丹心昭日月,终年热血沃乾坤。潮声犹唱分田曲,核力长怀拓路痕。今日海陆春正好,丰碑伫立彭家人。
“愿将此身长报国”,烈士英魂映赤诚。血洒山河为革命,潜研核艇举世惊。护航海疆安社稷,豪强心志有传承。千秋父子酬宏愿,青史留芳报国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