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守台湾后,54岁桂永清随即暴亡,蒋介石:不要调查,也不要宣传

分享至

1954年8月12日清晨,刚上任三军参谋总长仅44天的桂永清,在寓所突发急症,送医后不久就宣告身亡,年仅54岁。

消息传开,国民党军政高层一片哗然。

令人费解的是,桂永清死后,蒋介石却连续下达了三条指令,不得调查死因、不得公开宣传、不得追究责任。

而作为手握全军指挥权的一级上将,桂永清的猝然离世,不仅没有详细的尸检报告,也没有公开追悼仪式。

台湾方面,仅以“脑溢血”三字,就草草定了论。

那么,桂永清是谁?他究竟是如何死的?他的死又是否和蒋介石又关系呢?



黄埔发迹

桂永清,江西贵溪人。

尽管,桂永清字率真,可他自幼就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谋略,他工于心计,城府极深,在同龄人中极为突出。

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的消息传遍全国,24岁的桂永清毅然放弃教员的职业,千里迢迢赶赴广州报考。

而他,也借着过人的胆识和灵活的头脑,顺利地考入了黄埔一期,成为校长蒋介石的得意门生。

事实上,在黄埔军校时,桂永清不仅在军事训练上成绩优异,他还懂揣摩上意,很快就引起了蒋介石的注意。

第一次东征陈炯明的战役中,桂永清担任连长。他作战勇猛,在棉湖战役时,即便负伤也仍不下火线。

因此在战后,蒋介石亲自将他提拔为营长。

然而,冉冉升起的桂永清,却差点因为违纪,断送了大好前程。

当时,东征途中的桂永清竟私自带领士兵,搜查了当地的当铺,还将搜得的财物寄回江西老家。

黄埔初期,军队向来注重纪律,桂永清的行为被人举报后,蒋介石震怒不已,当即下令将他处决。

好在,行刑前夕,深知桂永清的才能,也看重他的忠诚的何应钦,出面求情了。

因此,蒋介石顺势收回了成命。他将桂永清改为留校察看,却处决了替罪羊、同为黄埔一期的龙慕寒,以儆效尤。

死里逃生后的桂永清,深刻的意识到,在国军中,人脉很重要。

于是,他一面更加卖力地讨好蒋介石,一面却又极力攀附何应钦,逐渐成为了何应钦的亲信部下。

桂永清的“投资”,很快收到了回报。

北伐战争时,桂永清依靠着黄埔的背景和何应钦的提携,职位一路狂飙,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从营长晋升为了旅长。

1930年,蒋介石选派优秀的军官前往德国学习,桂永清也顺利入选,进入了德国步兵学校深造。

不过,在德国的两年,尽管他学习了德式军事,却也深受法西斯的影响,极为推崇集权式指挥。

回国后,桂永清再次得到了蒋介石的重用。

当时,蒋介石正着手组建复兴社。桂永清的黄埔背景、留学经历和对蒋介石的忠诚,让他很快就成了复兴社的“香饽饽”。

在复兴社时,桂永清积极推行法西斯式的训练,向学员灌输“绝对服从”,为蒋介石培养了大批亲信骨干。

因此,他也被称为复兴社的“十三太保”。



抗战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桂永清率领他亲自调教的教导总队,紧急开赴上海前线,驻守在江湾地区。

当时,面对日军的进攻,教导总队官兵坚守阵地近一个月,多次击退了日军的冲锋,给日军造成了重大伤亡。

桂永清也因此名声大噪。

然而,由于国军整体指挥的失误,淞沪会战最终以失败告终,桂永清不得不撤往南京,参加南京保卫战。

在南京保卫战中,桂永清担任第七十八师师长,率领教导总队主力驻守紫金山。

日军攻占南京外围阵地后,又集中兵力猛攻紫金山,桂永清率军和日军展开了激战,坚守阵地达三天三夜。

可在日军的优势兵力前,南京守军逐渐不支,防线全面崩溃。

在撤退程中,由于指挥混乱,大量官兵未能及时渡江,惨遭日军屠杀,而桂永清也因“指挥不力”受到了极大非议。

不过,借着蒋介石的信任和何应钦的庇护,桂永清却未受到处分,仅仅被调任军事委员会暂时干部训练总团,担任教育长。

而在兰封会战时,桂永清又被紧急弃用,改任二十七军军长,防守兰封地区。

然而,在日军的反扑下,桂永清竟为了保存实力,未请示上级就擅自撤出阵地,以至于兰封防线迅速崩溃。

当时的战后检讨会,舆论哗然,要求严惩桂永清的呼声,此起彼伏。

可此时,陈诚却出面为他辩解。在陈诚看来,桂永清保存了一支有生力量,为后续作战留下了筹码。

蒋介石也念及他的往日功绩,再次对他从轻发落,仅将他的调任战干团教育长。

此后,桂永清更加清醒的认识到,立场和人脉远比战场胜负更为重要。他大力经营人际关系,游走于何应钦、陈诚之间,平衡各方利益。

而也因此,桂永清彻底退出了抗战前线,他辗转于德国大使馆、英国大使馆,干起了寻找援助、国际合作的活计。



海军掌舵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着手整编军队,海军也成为了国军的重点。

当时,从未接触过海军,连游泳都不熟练的桂永清,却意外的被蒋介石,任命为海军副总司令。

此番任命,震惊了整个国民党高层,众人极为不解。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