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张爱民
时光荏苒,似水流年。岁月催人老,青春已蹉跎。
今年的我整整六十三岁,已正式步入老年。在外奔波的时候,每次回家都喜欢在谷城街上转转,不是买东西,也不是看风景。只是瞎逛悠,看到熟人就特别高兴——聊几句天,抽支烟,相互问个好,打听下同龄朋友的近况,总想知道我这些好友们现在都过得还好吗?当我知道他们都过得好时,心中都会感到丝丝欣慰;而当我知晓个别朋友过得不那么称心如意时,心中也难免有些许惋惜。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感慨,也想了很久,终不得要领。
当我休假完毕,一个人回到了单位上班,没多久就又特别想恋家乡。老是想回去——再看看和我有血缘关系的亲戚,儿时在一起玩的伙伴,还有那些经过几十年世俗的过滤,始终痴心不改的挚友,以及和我曾经在一起工作过的同事、朋友、有过一面之交的熟人。总想再见见他们,好像是见一面就少一面了。
后来我终于明白——我老了。
我变得如此怀旧起来,很多该丢弃的东西,总是舍弃不下,把许多破烂当宝贝收藏;老想着那些经历过的事情,想重温儿时的快乐,青涩的豪放,成熟的稳重……
我变得如此懊悔起来,总是不自觉地检点自己,检点自己的得与失。想起那些还应感谢的亲戚朋友而没有感谢,我愧对他们;想起自己还有好多事情没做好,想着假如上天再给我一次重来的机会,我会如何如何的干练,我能够怎样成就一番不一样的事业。
可惜,人生没有彩排。一切的一切,过去了,就永远不可能再回来。现在,我感到力不从心。
是的,我老了!
但人老不应该“奥特”!人老了,确实应该要有老的样子,办事不再风风火火,应该老成持重,得而不喜、失而不忧;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仰望天上云卷云舒。
其实,人的老与不老,主要是一种心态。六十了,退休了,远离工作岗位了,难免有一种失落,还有一种手足无措,如果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我们的每一天同样会充满青春、充满阳光,因为每一天都是最年轻的! 时间无法停住脚步,岁月永远也学不会对我们易逝容颜的同情。握在自己手中的,也只有现在。远去的尘封往事值得品味,逝去的青春岁月更值得留恋,但要看我们怎么去品味和回忆。人生的旅途,每个人都会生老病死。这是一趟没有回程的列车,每个人到自己的终点都必须下车,从伟大到渺小,从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到寻常百姓、穷困潦倒……无一例外。
浊酒醉梦,生死寂寥。
我退休后,确实经历了一段不适应的“阵痛期”。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与文字结缘了,闲暇时光学着写点小故事、小散文、随笔,记录人生过往,发表生活感慨。在网络上发表了20多万字的习作。先后加入了县市作家协会。于是,别人就戏称我为“作家”。我自己感到好笑,像我这样的人也能算“作家”吗?我知道自己只是个文学爱好者,根本配不上“作家”的称呼。在作家、写手亦或是文学爱好者中,我能说自己“老了吗”?绝对不能!在我加入的《襄阳晚报》银发读者团里,有一群八十多岁的活跃老人,他们每天坚持读报、写作、投稿,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们精神矍铄,意气风发,充满昂扬向上的青春气息!确实,老了的,只是他们的年龄和容颜。而我,在文学这条路上行进的队伍里,我还是如此的稚嫩,是一个准备上学的“学龄前儿童”,正在朝着“风华正茂”的目标前进!
我,没有老!
夕阳西下,沏一杯清茶,让茶叶在杯中翻飞起舞,慢慢品茗;美好的往事,在脑海里再一次浮现,敲击键盘,放飞思绪,追忆青春,让幸福呈现在饱经沧桑的岁月里。我虽然没有认真地年轻过,但在剩余不多的时光里,我希望自己能够认真地老去。
【作者简介】张爱民,襄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谷城县作家协会会员,华文原创小说签约作家、编委。
附:推荐稿
《怀念叔父熊天玉》
文/熊开礼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今年是我国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此时此刻,我更加怀念我的叔父熊天玉,他曾是一位英勇的抗日战士,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线上的光荣一员。
我叔父熊天玉一九二七年生于襄阳茨河上街。十五岁那年(一九四二年)被抓壮丁充军——离家后在家乡的周边,南漳等地,后来到孝感,徐州,越走越远,以后就杳无音信了。直到二十年后的一九六二年,叔父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找到了襄阳茨河老家。我父母也等了他,整整二十年。
记得我叔父第一次回家,我常看到父亲和叔父两人呆坐在堂屋里,默默相视,却相对无语,那场景,无声胜有声啊。其实,两个长辈都在各自心中品尝消化着离别二十多年的苦楚。
通过这次探亲,我们基本上了解了叔父的传奇人生。
叔父一九四二年被抓壮丁入伍,先后在湖北,安徽,河北,山东等地,当时正值抗日的高潮时期,当时,他所在的部队虽是国民党的部队,但师长張克侠,政委何基沣却是中共党员。他们参加过无数次对日作战,我叔父年纪小,担任卫生员,救护队,在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他讲述的在山东九台崖的对日军的一场战斗就非常惨烈。战斗从早上打响一直打到晚上还在拉锯战中。他当时在团卫生队,随担架连从战场上抢救、运送伤兵员。子弹就在头顶耳边嗖嗖穿过,他也顾不了那么多,见到伤员不是背上跑,就是抬着跑……直到累得趴在地上起不来,要不是被战友拖着回来,他可能就成了俘虏。中午换班吃饭,他边吃饭边从墙洞里观察敌情,不料一颗子弹恰巧从洞口射入,从他嘴唇边擦过,真是惊险呐,碗掉了,命还在!
日本投降后,我叔父熊天玉又参加了淮海战役。在战役发起前夕,叔父所在的部队奉命起义,那是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八日,部队番号定为118团。叔父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尔后又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斗。叔父一直战斗在运输线上,为前方运送武器弹药和必需的生活物资。幷立功受奖,被提拔为排级干部。
转业地方工作后,从不居功自傲,没有人知道他是战斗英雄,从事财务管理工作二十多年无差错,受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的表彰。为其颁发了荣誉证书;前些年党和国家又先后为其颁发了建国纪念勋章、抗战胜利纪念勋章、抗美援朝纪念勋章等。
叔父熊天玉离开我们已经五年了。但他的优秀品质一直在我们家族传承。记得我第一次探望时,我大姐熊茹兰在这之前给叔父寄过包裹,包裹外写熊天玉收,我在叔父家里,却发现这块包裹布补在叔父用的床单上,当时我心里好酸楚;还有一年我们看望叔父时,他当时已重病缠身,双腿肿得不能走路,市医院离他家在百米之内,是离休老干部,他看病国家全额报销。我们都劝他去住院治疗,他却说,老毛病了,就那样,国家的钱也是钱。不能乱花。后来新民市市长和政协主席到家里看望他,也劝他去医院住院。他也说,我老了,朽了,就不要花国家的冤枉钱了!我当时感动得泪流满面。
叔父的故事还有很多,叔父的高尚品质和优良传统也还有很多,时至我国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我更加怀念我的叔父熊天玉,愿他在天堂无忧,叔父的精神和品质永存!
作者系襄阳市人事局退休干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