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东环城际的琶洲站是一座设计为2 台 4 线的地下车站,采用侧式站台布局,双向路轨从两月台之间穿过。
这一规模既满足了东环城际(番禺 - 白云机场北)与琶莲城际(琶洲 - 广州莲花山)两条线路的运营需求,也为未来接入佛穗莞城际等线路预留了扩展空间。
![]()
广东城际线路示意图
作为大湾区城际铁路网的关键节点,琶洲站的站台设计充分考虑了多线交汇的高效性,例如广佛东环城际与广州地铁 11 号线采用平行布置、共用站厅的换乘模式,乘客可通过便捷通道实现 “零换乘”。
琶洲站被称为 “枢纽城际站”,核心原因在于其多维交通网络的深度融合与战略区位价值。
首先,它是大湾区城际铁路 “纵横主轴” 的交点 —— 东环城际串联白云机场、广州南站等核心枢纽,琶莲城际则连接东莞、深圳方向,形成 “人字” 路网结构。
通过这两条线路,琶洲站可实现 30 分钟直达佛山、东莞中心城区,60 分钟覆盖肇庆、惠州,90 分钟通达清远,全面支撑湾区 “306090” 交通圈建设。例如,从琶洲站乘坐特快列车,31 分钟即可抵达白云机场,比传统地铁通勤节省近一半时间。
其次,琶洲站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无缝衔接强化了其枢纽地位。
站内已开通地铁 8 号线(日均客流排广州第四)和 11 号线(“换乘之王”,可换乘 14 条线路),未来还将引入佛穗莞城际(广州地铁 28 号线),形成 “三线换乘” 格局。
尽管目前 8 号线与 11 号线需通过地面风雨连廊换乘,但过渡期内已设置蓝色专用闸机实现 “虚拟付费区” 功能,30 分钟内换乘可按一程计费。此外,琶洲站周边接驳 229 路、239 路等 10 余条公交线路,并临近广交会展馆,形成 “城际 + 地铁 + 公交 + 会展” 的复合交通生态。
再者,超大规模的客流集散能力进一步凸显其枢纽价值。
作为广交会核心配套站点,琶洲站在 2025 年 “五一” 假期与广交会叠加期间,日均进站客流达 5.4 万人次,较日常增幅达 159.9%,单日最高进站量突破 10 万人次。为应对这种极端客流,车站设置了 14 条扶手电梯、4 个出入口,并通过投放 95 列空车、成立联勤指挥部等措施保障运营安全。数据显示,广交会期间琶洲站累计服务客商超 200 万人次,占地铁线网总客流的 5.6%,成为全球会展经济与轨道交通协同发展的典范。
最后,琶洲站的枢纽地位还体现在其大湾区交通网络的战略支点作用。
通过东环城际与广肇、广惠城际的贯通运营,它可直达深圳机场、广州北站等 9 大枢纽,形成 “中心到中心” 的快速通道。
例如,从琶洲站出发,经琶莲城际转佛莞城际,60 分钟可抵达深圳机场;经东环城际转广清城际,90 分钟可直达清远中心城区。这种 “干支结合” 的路网结构,使琶洲站不仅是广州东部的交通节点,更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重要集散中心。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评论留言交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