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马小杰
当黑白银幕上的“地雷”在战火中炸响,当崭新图书的墨香萦绕指尖,当传统节日的故事从耳畔流淌——11月18日下午,潍坊市基层文化建设指导员李会霞走进潍坊寿光文家街道西城小学,以“传承红色基因,浸润书香雅韵”为主题,用一场沉浸式文化盛宴,为孩子们打开了通往历史与传统的大门,让文化的种子在欢声笑语中悄然扎根。
银幕映初心,战火岁月里的精神洗礼
下午三点的西城小学多功能教室,窗帘轻轻拉合,百余双明亮的眼睛聚焦在前方银幕上。当《地雷战》熟悉的片头音乐响起,原本略带喧闹的教室瞬间安静下来,孩子们下意识地挺直腰背,连呼吸都仿佛轻了几分。
“老师,那个地雷是怎么造出来的?”“他们没有先进武器,怎么打败敌人呀?”影片播放过程中,不时有孩子悄悄举起小手,眼神里满是好奇与敬佩。当看到村民们用智慧制造出“石雷”“铁雷”,一次次击退敌人时,教室里响起自发的掌声;当看到战士们为保护家园受伤时,几个低年级孩子悄悄红了眼眶。
![]()
“这部1962年的电影,讲的是我们身边的英雄故事。”电影结束后,李会霞走到孩子们中间,指着银幕上的画面轻声讲解,“那时没有高科技,但先辈们靠着勇气和智慧保卫了家乡。现在我们的幸福生活,都是他们用汗水和热血换来的。”孩子们纷纷点头,五年级的刘凤辉说:“原来课本里的‘地雷战’这么感人,以后我也要好好学习,像他们一样勇敢。”
书香传温情,一本本书籍打开知识之窗
教学楼前的小广场上,阳光正好。李会霞和工作人员早已将精心挑选的图书整齐摆放,《潍坊民间艺术》《潍水流韵》等书籍分门别类,封面色彩鲜艳,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
“这是给你们的‘知识礼物’,希望大家能在书里了解潍坊,热爱家乡文化,学到更多知识。”李会霞将一摞摞图书递到学生代表手中,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接过,迫不及待地翻开书页,有的凑在一起分享书中的插图,有的轻声朗读片段,脸上满是喜悦。
![]()
“老师刚安排我们写家乡故事,今天收到的这些书可帮了我大忙了!”三年级的李芸帆抱着新书,兴奋地向同学展示。李会霞笑着摸摸她的头:“读书就像一场旅行,能带你去看更远的世界。希望你们每天都能读一会儿书,让阅读成为习惯。”据了解,此次捐赠的200余册图书涵盖文学、科普、历史、红色故事等多个领域,学校将专门设立“文化角”,让这些书籍成为孩子们课后的“良师益友”。
辅导润童心,舞蹈文化里的趣味探索
“同学们,大家知道为什么跳舞前要先活动手腕脚腕吗?”“咱们做旋转动作时,身体哪个部位要保持稳定呀?”在舞蹈社团的活动室里,李会霞没有直接翻开理论课本,而是先抛出两个小问题,瞬间勾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见大家纷纷举手抢答,她笑着走上前,拉起一个孩子的手轻轻转动:“其实舞蹈和咱们的身体就像好朋友,得先让‘朋友’活动开,才能跳得轻松又好看。”
随后,李会霞从“舞蹈与身体的关系”讲起,一边示范简单的拉伸动作,一边拆解理论要点:“大家看,抬头挺胸时,脊柱要像小树苗一样向上生长,这样跳起来才有精神;屈膝踮脚时,膝盖要朝着脚尖方向,才能保护好我们的关节。”她特意放慢动作,让孩子们逐个模仿,还走到队伍中,轻轻调整孩子们的站姿:“这位同学的脚背绷得特别好,大家可以看看她的脚型,像小月牙一样漂亮。”
没想到练习没多久,孩子们就找到了感觉,动作越来越流畅。“李老师,这个动作我们学会了,能不能再教一个难点的呀?”看着孩子们认真又投入的样子,李会霞欣慰地说:“大家学得真快,只要多练习,肯定能跳得更棒!”活动室里,孩子们的笑声和轻快的脚步声交织在一起,一个个小小的身影,在舞蹈的滋养下愈发灵动。
文化服务不是“一阵风”,而是需要日复一日地坚持与深耕。接下来,潍坊还会有更多优秀的基层文化建设指导员,带着优质的文化活动走进乡村、走进校园,让文化的根扎得更深,让群众的生活更有“文化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