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标准的小镇做题家,靠题海战术从贫困县杀出重围,考进211,卷成硕士,成了全村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学生干部、实习、SCI论文……我硕士期间拼命内卷,当别人还在为工作发愁时,我却已经成功拿下人人羡慕的稳定的三甲医院offer——这场逆袭,看着很完美。
然而,两个月后,我裸辞了。放弃了那个别人抢破头都拿不到的“铁饭碗”。在所有人眼里,我疯了,亲戚、父母向我投来异样的眼光。这座围城里的窒息感,只有亲手推开那扇门的人才知道。什么滋味,懂的人都懂。裸辞后我所有的感慨和各种计划,都放在公众号中了,感兴趣可以关注阅读。
张雪峰老师说学医是一件“变态”的事,这话可真没说错。但转头你又看到各种文章把学医夸得天花乱坠,说什么“永远年轻”、“稳定铁饭碗”,搞得人一头雾水,到底是咋样呢,咱今天就唠唠这个事儿。
![]()
你说医生这职业吧,在爸妈那代人眼里简直是金疙瘩——社会地位高、越老越值钱、永远不怕失业,谁家出一个医生真是有福气,有个陕西的网友说得特别逗:“我们医学生是天之饺子、明日之猩,本科毕业就能进大医院,跟病人侃侃而谈,拿几十万年薪。”这话听着挺美,但现实真是这样吗,懂的人已经哭晕。
我跟你讲,学医这条路,可真不是一般人能扛下来的。光上学就得五年,这还只是起步价。后面还有硕士、博士、规培……等你同学都结婚生子、买房买车了,人生过了一大半了,你还在那儿啃老背书呢。有个辽宁的网友说了句大实话:“医院不是那么好进的,看看你的家底人脉,本科还想进三甲,做梦去吧。这话虽然扎心,但没说错。
等你好不容易混出来了,发现麻烦事更多。“医学是最讲人情世故的地方,不会来事的人千万别学医,要不准后悔。说白了,这行不光要会看病,还得会看人脸色,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你自己必须得会掂量。
所以现在网上劝退学医的声音特别大。主要原因就那几个:熬得太久、学历要求太高、挣钱性价比不行、休息时间太少,一整个都是大坑。
但有意思的是,也有人反着来。你看那段挺讽刺的推荐:“学医太爽了,事儿少钱多不加班,还有双休,家人们冲啊!”又想骗我学医,我信你个鬼,这话代表了不少医学生人的心声。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纯属黑色幽默。
![]()
那到底该不该学医呢?说实话,这得看你个人的选择。如果你家底还行,能支撑你熬过那么长的学习期,自己又真心喜欢这个行业,那可以考虑。但要是指望着早点赚钱养家,或者性格特别直来直去,那可能真得再想想。没有家庭的支持,真的很难学医。
还有很多人在问:口腔和临床区别大吗?这说明哪怕决定学医了,里面还有好多门道要琢磨,究竟要选择什么专业,等过个十几年再看,就业行情仍未可知。
说到底,学医就像唐僧取经,得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在你做决定之前,最好多听听过来人的大实话,别光看表面风光,内心的苦只有自己知道。毕竟这世上没有完美的职业,只有适不适合。要是真下了决心,那就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这条路,走着走着,说不定还真能走出点名堂来。
目前我已裸辞,全身心投入新的人生探索,大家的每一个‘点赞’和‘在看’都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如果您也想加入这个群,欢迎点击下方的“喜欢作者”,六个选项随便哪个都行,意义重于金额。这是一份鼓励,是给裸辞的我一个支持,更是促进我把群和公众号做的更好的动力。赏后我会第一时间邀您进群,期待与您相聚!
对于同行们:这里可以畅所欲言地吐槽心中的不愉快,也可以真诚地交流全国各个城市的待遇与发展机遇,我们可以在抱团中取暖,找到前行的力量。
对于学生与家长:这里有最真实的行业现状,能为你们的学业和职业规划提供一些来自一线的参考;尤其是考研的医学生,说不定可以及时为你纠偏。
对于关心健康的朋友:群里有许多专业医生,遇到小毛小病时,来这里问问,总比自己搜百度靠谱一万倍。
作者| 小镇里的做题家
公众号▪小镇做题家的成长之路
图片| 来源网络,侵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