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
全方位全周期维护群众健康需要医学教育变革。当前,群众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培育更多卓越医生的紧迫感更为凸显,医学教育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须进一步健全培养体系,加快现有医学专业改革升级。
2018年,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推动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性改革。其后,国内医学院校着眼“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深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培养不同类型医学人才。在全面落实卓越医生培养体系的实践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现行专业课程体系与临床发展现状不完全匹配。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介入治疗与微创治疗手段不断更新,在临床医学领域,现代医学出现了内科治疗外科化、外科手术微创化、功能疾病精准化、肿瘤治疗个体化等改变,内科与外科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而现行“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体系与临床医疗技术发展相脱节,跟不上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需求。
学业综合评价体系还不健全。教育质量与学生学业考核评价体系密切相关,部分院校的学生学业考核评价体系还有待完善。尽管大部分医学院校实行三阶段综合考试,但形式仍然是终结性考试,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传统的学业考核评价体系是以理论知识考核为主,评价方式、考核内容过于单一,忽视对学生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有效检验学生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的达成,难以实现学生发展的社会化与个性化的统一,不适应新医科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模式,不能够匹配卓越医生的人才培养要求。
教学方式方法过于传统。医学教育很长一段时间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为传统的课堂讲授法,该方法能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传递大量的知识信息,通过教师讲授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教材更新不及时的缺陷,保证医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理论知识,为医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种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室为主场的知识传授方式里,学生被动地获取知识,理论与临床实际相脱离,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完理论知识后不能胜任临床实习岗位。
要有效解决以上问题,需要医学教育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加强德医双修,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推进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开展以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学生学业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以临床为驱动,构建临床横向整合课程群。围绕新医科建设理念,构建“以系统疾病为中心”的专业横向整合核心课程群,使原来“内、外、妇、儿”学科的课程体系由纵深向扁平延伸,培养医学生预防、诊疗、养生保健、康复等服务健康全过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着力提升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胜任力为导向,构建多元化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加强过程性考核。根据课程性质、教学内容、授课对象等确定具体的考核方式和手段,考核方式可采取闭卷、开卷、口试、随堂提问、小测验等多种方法,实践教学(含实验)应把学生实验或调查报告、病历书写、病例讨论、临床技能操作考核等作为实践教学综合评定成绩的依据,将平时网上测验、文献综述及课外科研活动能力等纳入平时成绩。提高平时成绩比例,有效提高学生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推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强化人文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改革课程教学方式,开展专业培养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必修课程与讲座培训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的人文素养教育。
促能力,保障学生中心地位。强化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的卓越医生人才培养内涵建设,将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坚持“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开展以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推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样化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临床技能。
![]()
直面健康热点
分享真知灼见
![]()
文:桂林医科大学教务处 李建周
编辑:马杨
校对:杨真宇
审核:李诗尧 徐秉楠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