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构建政校企协同的新型育人生态

0
分享至

  在当前高等教育深化改革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推动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亟须突破传统育人模式的路径依赖,构建多元主体协同、资源优化配置、效能持续释放的新型育人生态系统,从而实现思政教育从“单维灌输”向“多维浸润”的系统性转变。

  聚焦立德树人,以协同育人增强思政教育思想引领力。政校企协同育人体系通过多元主体协同,将政策、产业与学术资源有机整合,构建起“需求识别—资源供给—过程互动—效果反馈”的闭环运行机制,使思政教育实现了从理论灌输到实践浸润、从知识本位到价值引领的深刻转变。

  在实践层面,构筑政校企协同育人体系需要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平台支撑。要打造特色鲜明的党建思政品牌,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育人体系;要建立政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推动政校企资源深度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要拓展党建联学共建网络,实现多元育人资源的有效汇聚。

  建强关键队伍,以多元参与提升思政教育理论说服力。在政校企协同育人格局下,思政教育队伍建设应当突破传统思维,构建多元参与的立体化思政教育网络。除了要强化专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还要充分发挥政府干部、企业专家、优秀校友等补充力量的重要作用。通过聘任校外辅导员、职业导师、创新创业导师等,形成专兼结合、多元互补的育人团队。这种团队构建要依托严格的遴选机制和培训体系,确保各类育人力量都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提升思政教育队伍素质需要把握三个重点维度:政治素养的提升,要坚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理论素养的深化,要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道德素养的锤炼,要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机制构建上,应建立“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流动的人才共育机制。

  创新方式方法,以实践融合增强思政教育时代感召力。政校企协同育人的价值在于打破理论教学与实践育人的壁垒。要通过推进项目化教学改革,将思政教育融入真实情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化理论认知、锤炼实践能力、塑造价值观念;要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推动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的有机统一。

  在方法论层面,应着力推进“三个融合”:传统课堂与数字技术的融合,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理论讲授与实践体验的融合,增强教学感染力;校内培养与社会服务的融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施路径上,要探索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建设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学生深入企业、社区、乡村,加深对国情社情的了解,提升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把握“三个聚焦”,构建政校企长效协同育人机制。政校企协同育人必须把握“三个聚焦”,构建系统完善、运行高效的长效机制。

  一是聚焦“思政引领”,始终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根本目标,将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贯穿育人全过程。要深入挖掘各行业各领域的思政元素,通过党建联建、典型示范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的价值认同和使命担当,避免出现“重技能轻素养”的偏向。

  二是聚焦“需求导向”,建立健全人才需求预测和培养调适机制。通过对产业发展趋势的精准把握和对企业人才需求的深入调研,动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推动建立政校企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机制,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相匹配。

  三是聚焦“长效协同”,通过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打破政校企之间的体制壁垒,构建“利益共享、责任共担、发展共赢”的共同体。要建立常态化的沟通协调机制,完善资源投入和利益分配机制,调动各方参与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对协同成效进行定期评估,持续优化协同模式。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19日 第06版

作者:白振洋 梁本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教育新闻网 incentive-icons
中国教育新闻网
教育部直属中国教育报刊社主管
66584文章数 1255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