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广东某县环卫所只招博士”的新闻冲上热搜,让无数人哭笑不得。
![]()
一个九人编制的小型环卫管理所,主要做垃圾填埋场监管、转运站巡查,却对外招录博士研究生——还不是高配待遇,只是一个科员级事业编岗位。这事看似荒诞,其实刺破了一个越来越尖锐的现实:学历通胀,正在把整个社会推向一种可怕的“人才浪费模式”。
县环卫所招博士不是笑话,是“学历焦虑的放大镜”过去几年,们看到了太多类似的新闻:
公交辅警岗位挤满硕士、985本科
行政文员岗位要求研究生
企业招聘前台打出的硬性条件是“双一流”
本来只需要技能、经验、责任感的工作,现在统统变成“学历门槛赛跑”。环卫所只招博士,就是这个趋势最极端的版本。
![]()
其实负责垃圾填埋监管,本科浪费、专科足够、职业教育都有余。博士来了,大概率也发挥不了他的研究能力;这就像匹配机制出现了问题,马老师在擂台上匹配到了断水流大师兄;苏超约友谊赛约到了皇家马德里。
![]()
真正的荒诞不是环卫所,而是社会形成了一种共识:学历越高越保险,越高越体面,越高越不被淘汰。这不是正常状态,而是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社会不需要一张“统一的成功路线图” 】
中国最容易被忽略的真相是:不是每个人都该走高考独木桥,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学历赛跑。
有人动手能力极强,适合技术工种;
有人沟通能力拔尖,适合服务业和销售;
有人擅长组织协调,可以胜任基层治理;
也有人研究能力突出,适合读硕读博。
但教育体系和就业市场,却在默默塑造一种错误价值观:——学历越高越好,人人都要“往上卷”。结果是什么?
大量本该成为优秀工程师的年轻人,被逼着去考研;本该在产业中一展所长的技工,跑去写论文、拼学历;企业明明需要技能型人才,却常年招不到合适的人;社会上堆积了一批高学历失业者,却缺大量“真正需要的岗位”。这就叫“人才错位”。更叫“社会资源浪费”。也给了更多不适合搞学术的孩子压力。
![]()
【一个国家真正的强大,从来不是全民博士,而是人尽其才】
就业不是“学历大逃杀”,而是“匹配游戏”无论政府、企业还是社会,都该逐渐形成共识:就业不是学历比赛,人才不是同一种模子刻出来的。
我们更需要的是:让优秀的技术工人受尊重;让职业教育真正成为通往成功的道路;让年轻人不必为了“体面”而牺牲个人天赋;让基层岗位回归岗位本质,用对人、招对人。
所谓“人尽其才”,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让喜欢研究的人去读博;让动手能力强的人去做技术;让擅长沟通的人去运营服务;让每个人都在最适合的位置发光。
唯有如此,整个社会才能效率最大化,而不是陷入无意义的学历军备竞赛。
![]()
【学历是道路,不是枷锁;成功有千条路,不止高考一条】
“县环卫所招博士”之所以引发全国热议,是因为人们直觉地感受到:社会再这样卷下去,会把所有孩子的未来都挤压成一条细到不能再细的独木桥。
但真正的现实应该是:
技术工人可以年薪几十万
高职学生可以成为行业大师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每一种能力,都有真正的价值
一个社会若总把“成功”定义成同一种模板,那必然导致大量人才被浪费。
我们应该鼓励年轻人问自己:“我擅长什么?”“我喜欢什么?”“我在哪个领域能发光?”而不是问:“我还能不能再考一个更高的学历挤进去?”
我们当然希望中国强大,但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绝不是拥有最多博士的国家,而是把人才放在最合适位置的国家。
社会不应该强迫所有年轻人“走同一座桥”,更不应该让学历成为锁住所有梦想的铁笼,把孩子的童年还给孩子,天赋与创造力比什么学历都珍贵。
让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位置,让每种能力都能被尊重,让人才不被浪费——这才是我们最该坚持的方向。
首席主编:良一
运营:花火 / 小七 / 六六
公益合作 :china_365@yeah.net

我们致力于传播美与智慧,分享价值信息。除本平台声明的原创外,其它内容源于网络或他方投稿,旨在供读者多种文化视角的探讨与解读,并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后台留言,将第一时间处理。
![]()
转发 智慧 | 感恩 分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