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微子是一种电中性的基本粒子,通过弱相互作用和引力与其它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其中弱相互作用力程很短。中微子质量极小,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认为中微子质量为零。根据宇宙学测量,计算出三个中微子质量之和必须小于电子的百万分之一,说明中微子存在质量,可见光子被认为不存在静止质量,可见光子的运动质量在10^-36千克及以下,科学推测中微子的运动质量远大于10^-36千克,中微子的运动质量或不小于电子的质量。
基本粒子是相互绕转的两个半元电荷,遵循的规律是:M^2R=Q,其中M是基本粒子的质量、R是基本粒子的半径、Q是常数,单独的半元电荷是不能够独立存在的,其它所谓的基本粒子都是由基本粒子组合而成的,所以基本粒子按照带电的不同存在三种形式:正元电荷基本粒子、负元电荷基本粒子和中性基本粒子,本质上一个基本粒子都带一个元电荷的电量,根据普朗克常数及相关理论推算Q的数值在7.81×10^-85数量级。中微子是基本粒子,所以中微子也遵循基本粒子的组成规律。按照形成中微子的方式,中微子存在三种形式:分别是:电子中微子νe、μ子中微子νμ、τ子中微子ντ,后两种是衰变的产物,不论是电子中微子,还是后两种形式的中微子,其本质都是基本粒子变化的产物,并且都是中性基本粒子的一种存在形式。
我在多篇文章中论述到,光速运动的粒子,是基本粒子质量损失一半形成的能量,加速基本粒子光速运动。中微子运动速度虽然接近光速,但是小于光速,说明中微子是基本粒子质量损失不到一半形成的。上面的理论科学推测中微子的运动质量或不小于电子的质量,这里我们认为中微子的运动质量等于电子的质量0.91×10^-30千克,代入基本粒子的组成规律:M^2R=Q,R=Q/M^2=7.81×10^-85/(0.91×10^-30)^2=9.43×10^-25(米),这就是中微子的理论半径。
根据现有理论提供中微子的性质,中微子具有波粒二象性。按照我在“物质运动定律”一文中论证的:一切物质的运动它的自转速度和它的半径的乘积等于它的传播速度和它的波长的乘积。这是从微观粒子到宏观天体共同遵循的规律。数学描述:λV=vR,其中,λ是物质运动的波长、V是物质传播速度、v是物质自转速度、R物质自转的半径。虽然中微子的传播速度小于光速,但是中微子的自转速度大于光速。粒子显现波动性的条件是:λ大于粒子的半径R,由于V小于v,所以中微子具有波动性。因为中微子运动的的半径在9.43×10^-25米数量级,自然界小于9.43×10^-25米的空隙几乎不存在,所以中微子与其它物质的相互作用很小,通常可以几乎不受阻碍地通过正常物质,因此很难被检测到,中微子被誉为宇宙的“隐身人”。
中微子具有:中微子体积微小,几乎没有质量,它们无处不在。中微子是在“大爆炸”中创造出来的基本粒子,也能在太阳内部和人体内形成,科学家们认为,每秒约有100万亿个中微子通过人体,不过,由于中微子个头小,可以无阻的穿过人体,对我们并没有伤害。由于中微子的运动速度很快且体型很小,科学家们很难探测到其行踪,中微子可以畅通无阻的穿越地球。
其实,只要中微子的运动质量不是远小于电子的质量,就能出现现有理论描述的中微子的性质。
结论:中微子是未成熟的光子,虽然传播速度小于光速,但是自转速度大于光速,是波长大于半径的基本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虽然静止质量非常小,但是存在静止质量,它的运动质量或不小于电子质量。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