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位于甘孜州稻城县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简称“拉索”)发布了两项科学成果:
![]()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 (图据:川观新闻)
一是宇宙线质子能谱“膝”区显现超出预期的高能组分;
二是观测到黑洞吸积驱动的微类星体是银河系中强大的粒子加速器,能够将质子加速至拍电子伏(能量在1000万亿电子伏特以上),从而是宇宙线高能组分的最可能的加速源。
![]()
△位于四川省稻城县海子山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LHAASO)。四川日报 何海洋 摄(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
“拉索”是以宇宙线观测研究为核心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位于甘孜州稻城县海子山,于2021年7月建成并开始稳定运行。2022年10月,“拉索”探测到迄今最亮的伽马暴,记录下高达10万亿电子伏特以上的伽马光子。
2023年,四川天府新区天府宇宙线研究中心入驻成都科学城揭牌仪式举行,标志着我国宇宙线研究“最强大脑”落户天府新区。该中心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设立,用“拉索”展开研究,成为又一重要的高能级创新平台。
![]()
△位于四川天府新区兴隆湖畔的天府宇宙线研究中心
本次成果揭示了宇宙的哪些奥秘?
两项成果分别发表于《科学通报》和《国家科学评论》,前者以前所未有的精细度,测量了宇宙线质子的能谱,后者则有力地推动了将微类星体视为“膝”区宇宙线可靠加速源的研究。
![]()
△《科学通报》 (图据:川观新闻)
宇宙线是一种剥离了电子的原子核,它们如同夜空中的流星,不断以惊人的高速撞击着地球,它们的起源是当代天体物理学最重大的前沿科学问题之一。
20世纪50年代末,科学家在宇宙线能谱(宇宙线数量在粒子能量上的分布)中发现,当宇宙线能量达到3拍电子伏特能量,附近出现了一个独特的拐折结构,因形似人的膝盖,被称为“膝”结构,其深刻关联着宇宙线的来源和它们在宇宙空间中的旅行方式。
但近70年来,关于“膝”结构,一直未弄清其成因。此前,银河系内公认的宇宙线源是超新星遗迹,但观测和理论都发现它们无力将宇宙线加速到宇宙线“膝”及以上的高能量。此次成果认为,银河系内存在多种类的宇宙线源,黑洞是最有可能的宇宙线源之一,把宇宙线加速到“膝”以上的,是黑洞吸积驱动的微类星体,这不仅揭示了宇宙线起源的关键机制,也为理解黑洞系统的极端物理过程打开了新窗口。
![]()
△成都科创生态岛。马骥 摄(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
LHAASO的成果标志着银河系高能天体物理研究新纪元的开启,它将微类星体确立为重要的拍电子伏宇宙线源,并为了解黑洞核心或喷流中的加速过程提供了无比珍贵的线索。这将帮助我们最终阐明,究竟是何种物理机制在负责加速这些能量极高的粒子。
记者:刘倩婷
编辑:吴蔚、朱孟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