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冬小麦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每年小麦种植面积在8500万亩以上。受9月、10月持续阴雨导致土壤偏湿的影响,今年河南麦播普遍推迟7到15天,如何在不利天气中抢回农时?
雨涝延误小麦播种
“补贴+外援”抢农时
在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记者看到部分田地里还有玉米秸秆。
![]()
商水县种粮大户 邱守先:我们收割的时间机械不能进地,很多农户都是人工在地里把玉米棒子掰了之后运到地头,再用车运回家。
邱守先告诉记者,往年大型收割机在收割玉米的时候,会直接将秸秆粉碎还田,而今年,受连续阴雨天气的影响,机械无法下地,只能靠人工掰玉米。眼下已经进入了冬小麦播种期,这些没有收割的玉米秸秆该怎么办呢?
![]()
商水县种粮大户 邱守先:只能等田间的墒情散发之后,能进机械了,我们再机械粉碎、打捆、清运。
11月7日至8日,当地再次出现持续性降雨。为了尽快帮助农户,在墒情有所好转的田地里进行麦播,当地利用农业社会化服务资金购买服务,对农田作业进行补贴。
![]()
商水县农业农村局粮食作物推广股股长 刘立业:今年的社会化服务项目总共是十七万七千亩地,总共补贴资金是八百八十六万块钱。
由于需要机械化作业的田地较多,相关部门已紧急从外地调集了大量机械,赶来帮忙。
![]()
中国农资周口为农服务中心农机调度负责人 王建国:从河北省调来200多台的秸秆粉碎机跟旋耕机,另外从安徽省也调过来100多台的机械,包含旋耕机与秸秆粉碎机。
根据地块墒情的不同,不少机械已经开始在地里作业,为冬小麦播种做好准备。
“四补一促”助晚播小麦
科学整地保墒情
为应对晚播小麦,目前河南全省正在推广“四补一促”技术。什么是“四补一促”?农户们的执行效果如何?
在河南许昌,农技人员从9月开始就和农户一起,关注雨情、墒情。根据河南省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显示,从11月中旬到月底,全省大部分地区没有大范围雨雪天气,有利于农田除湿晒墒。
![]()
许昌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 袁建生:最近天气晴好情况下,我们考虑提高整地质量,对于个别湿度过大的地块建议不要急于整地,一定要让墒情适宜再整地。
袁建生告诉记者,这几年,河南省积累了晚播小麦的播种和田间管理经验,也就是“四补一促”:一是选用良种,以“种”补晚;二是提高质量,以“好”补晚;三是增加播量,以“密”补晚;四是增施肥料,以“肥”补晚;五是科学管理,促壮苗多成穗。
![]()
许昌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 袁建生:往年正常大概是每亩播种10公斤到12公斤,今年要适当增加播量,每亩要增加到18公斤左右。
为了让“四补一促”达到效果,相关部门采取了不同措施,让技术落地。
![]()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高级农艺师 蒋向:我们派出了18个小麦专家指导组,深入一线进行指导,力争把晚播关键技术培训到位。
目前,河南省小麦已播种7760万亩,仍有800万亩左右正在晒墒整地,等待适宜条件播种。
(央视新闻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