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给孩子选国际学校,是家长的头等大事,不光是选择上学的地方,更是给孩子的成长打好“底子”。
当理想校舍遭遇现实困境,我们的教育焦虑何处安放?
![]()
![]()
上周,我在户外陪孩子打球,手机突然“叮叮叮”响个不停。家长群里数条信息炸开了锅——消息传来,一所知名国际学校“爆雷”了。
“网红国际学校一土教育陷入危机,创始人发文回应承认“账上没钱”,正在筹措教师工资。”
![]()
(图源:创始人微信发文回应)
我愣了几秒,脑袋“嗡”的一声:完了,国际学校又塌了一所。
为什么是“又”?因为三年前,我家孩子上的那所国际学校也曾突然关停,当时为转学问题急得晕头转向。
如今,这所以“致力于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生命成长和幸福人生”理念出圈的学校,竟也陷入了危机。
![]()
![]()
一土的教育理念曾吸引了很多有情怀的家长:
创新的PBL项目式学习,承诺提升孩子核心素养;
“松弛且高效”的教育理念,承诺让孩子成为“享受自由、内心松弛的‘走地鸡’”;
师资力量也备受认可,老师被形容为善于发现学生特质、鼓励倾听的同行者。
可如今,老师们开始集体讨薪,家长收到通知:学校资金链断裂。
翻看家长群的聊天记录,才发现危机早有信号,只是出于对学校的信任,大家选择了“相信”。一土一年学费20万以上,并不算低,但有老师在网上发文称已被拖欠三个多月工资,社保也断缴了。
钱去哪儿了?有家长质疑:是不是用新校区的学费填补老校区的窟窿?还是因为北京办学场地太贵,导致资金紧张?
从网上信息看,一土“爆雷”大致有这些原因:
资金被挪用:合伙人利用学校现金流向银行贷款5000多万,却未用于学校建设;
融资危机:合作方因“两套账”操作产生分歧,关系恶化;
运营能力不足:北京校区场地费用高昂,学校多次被迫搬迁,耗费大量人财物。
![]()
一土教育为我们构建了理想的教育模型,却被现实绊了个大跟头。
危机爆发后,家长们的反应各不相同:
有人连夜到学校“堵”校长,得到的答复是“正在融资”;有家长坚定支持一土,自发组织“护校队”,想众筹给老师发工资;有家长已开始计划转校,交流转校事宜。
看着手机,我突然意识到:我们不是在择校,简直像在“赌校”——赌它活得比孩子的学制长。
![]()
1.看资金,别只看理想
学校宣讲总会展示最完美、最理想化的方面,但仅有理想主义是不够的。国际学校通常采用个性化教育模式,追求创新,这必然需要稳定的资金支持。一旦资金链断裂,必定影响教学进度,甚至波及家庭经费。
2.看硬件,别只看教学设备
我们常被学校的外在气质吸引——高大教学楼、先进教学设备、优秀师资。这些当然重要,但生活设施也应纳入考量。
亲测有效:如果厕所干净、洗手液随时满格,说明后勤预算充足;反之,连厕纸都时有时无,就别指望实验室更新设备了。
多去食堂走走,问问菜单安排,听听员工是否吐槽奖金发放。如果连奖金都不能按时发,可能工资也会延迟发放,这就要慎重了。
3.“蹲”操场,了解内部信息
在操场不只是陪孩子玩,适当与在场家长交流,家长间的联系能形成互助网络,互通有无,交流择校建议,了解学校基本情况。
再就是听小朋友聊天。
如果孩子10句话里5句在谈“PET”或“AMC8”,说明环境偏学术,适合自律娃;如果都在聊“露营”“冰球”,那偏素质教育,适合普通孩子。选学校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关注身心健康,看什么环境更适合他们。
![]()
4.保持清醒,理性对待舆论
近几年,国际学校“爆雷”消息不断,家长在择校时不得不谨慎再谨慎。当群里出现质疑“学校危机”的消息,别盲目跟风喊“造谣”,也别急着随大流。
我们生活在信息爆炸时代,很容易受“信息茧房”影响。主动查看不同立场的平台,保持信息多元化,理性对待舆论,在选择学校时尤为重要。
教育需要有情怀,但也要理性。
对于孩子而言,成长没有回头路。面对现实,我们更需保持冷静,多打听、多比较、多观察、多思考,在理想与现实间找到平衡点。
毕竟,我们的选择,关乎孩子的未来。
![]()
近期直播推荐
![]()
多说一句:
微信更新了推送机制,很多小伙伴反馈收不到更新,这里建议大家将我们的公众号加一个星标★,以免错过推送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