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年(公元385年),谢灵运生于会稽郡始宁县,字灵运,小名客儿。他出身陈郡谢氏,是东晋名将谢玄的孙子。谢灵运的父亲叫谢瑍(huàn),谢瑍生性迟钝,而谢灵运很小的时候就聪慧过人,谢玄曾经跟身边的人说:“我尚且只生了谢瑍,谢瑍何以生了灵运呢!”,谢玄对这个孙子非常喜欢。
![]()
谢灵运不仅头脑聪明,而且在家族文化熏陶下从小博览经史,写得 一手好文章,在东晋没人能比得上他。
晋安帝元兴二年,谢灵运袭爵谢玄的康乐公,食邑两千户,后来人们也称他谢康乐。
义熙元年,谢灵运出任琅邪王大司马司马德文的行参军,正式踏上仕途,此时他正是意气风发的年纪。谢灵运这个喜欢过奢华的生活,比如他的车子包装得很光鲜亮丽,衣服、玩物都追求最新款式,这不就现代有钱人追求的豪车加奢侈品,当时的世人都像追星一样模仿他,看来人性从古至今都一个样子。
此后,谢灵运先是担任刘毅的记室参军,刘毅被杀后,谢灵运转而在刘裕麾下任太尉参军等职。
随后,刘裕发动北伐战争,时任世子中军谘议、黄门侍郎的谢灵运奉命出使彭城,慰劳大军。
永初元年(420年),刘裕代晋称帝,建立刘宋王朝,历史进入南朝时期。按照刘宋政权的制度,前朝封爵要降格,他的“康乐公”爵位被降为“康乐县侯”,食邑从两千户减至五百户。
宋武帝刘裕在位期间,谢灵运虽历任散骑常侍、太子左卫率等职,却始终处于“闲散无权”的状态。其实这也不能怪刘裕,毕竟生性偏激的谢灵运经常干一些违背礼法的事情,刘裕认为他是个有文学才华的文人,但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可偏偏谢灵运自视甚高,总觉得自己是治世之能臣,只能朝廷有眼无珠,所以时常感到愤愤不平。
![]()
公元422年,刘裕病逝,少帝刘义符即位,谢灵运的好友庐陵王刘义真被任命为司徒,执掌朝政。刘义真素来欣赏谢灵运的才华,曾说“得志之日,以灵运、颜延之为宰相”,谢灵运因此看到仕途转机。
然而,谢灵运这个人看到朝廷大权掌握在徐羡之、傅亮等辅政大臣手里,于是他经常在皇帝面前说说那些辅政大臣的坏话。那些辅政大臣知道后,很怕他,就直接将他外放去当永嘉太守。
谢灵运到了永嘉,他就直接躺平了,他便纵情于山水,经常十几天都不回,太守该做的事情他是统统不管。他在永嘉郡上任职只一年,便称病离职,返乡隐居。谢灵运这就很过分了,纵观后世那些唐宋名人被贬后,他们还是很认真在岗位上兢兢业业,毕竟你管着一方百姓,谢灵运确实是任性,很没责任心,他这样别人怎么放心把朝廷大事交付给他呢!
谢灵运回到会稽郡后,他就在那里修建房屋、庄园,居住地四面有山有水,非常适合隐居。谢灵运平时没事就和朋友作诗为乐。每次他写了一首新诗,就很快会被传播到了京城,然而就一群人都争先恐后传抄,经常是一夜之间整个京城的达官贵人、平民百姓都熟知他的新诗了。谢灵运这样的才子放现在,妥妥的流量网红,古人追星起来也是挺疯狂的,洛阳纸贵看来不是瞎编的。
公元424年,徐羡之、傅亮等辅政大臣发动政变,废黜少帝,杀害刘义真,立刘义隆为帝,是为宋文帝。不久后,宋文帝就除掉了那些辅政大臣,独掌大权。
![]()
宋文帝刘义隆对谢灵运的文学才华极为赏识,他特意征召谢灵运入朝,任命为秘书监,但两次召见,谢灵运都没理他,谢灵运胆可真大!
后来宋文帝就让大臣给他写信夸他,谢灵运这次才应招。宋文帝命其“整理秘阁书,补足阙文”。谢灵运奉命编撰《晋书》,但谢灵运只是粗略提纲,后来就烂尾了,可惜了。后来这部史书直到唐朝,才由房玄龄等人完成。
后来,谢灵运又升任侍中,宋文帝每天早晚都要召见,并夸赞他的文章和墨迹为二宝。谢灵运这次被召见,他内心还是希望能参与朝政大事,无奈宋文帝只是将他当做一个御用文人而已。
于是,心中不满的谢灵运常常称病不上朝,却私下带领门客游山玩水,一玩就是十几天,都不请假的,而且还使唤公家劳役干他家的私活。
连爱惜他的才华的宋文帝也无法忍受他种种行为,但是宋文帝也不忍心下旨将他开除,便暗示他主动辞职。最后,谢灵运自己以生病为由要辞职,宋文帝直接让他回家休养。然而 ,谢灵运回到老家后,他照旧整天游玩、喝酒、聚会,没日没夜,然后他就被其他大臣给弹劾了,宋文帝直接将他免职了,给他最后的体面,谢灵运自己不珍惜。
谢灵运被免职后,他靠着祖父谢玄积累的财富,生活还是过得比较舒服,他继续游山玩水,为此他还发明一种前后齿可装卸的木屐,这种鞋被李白成为谢公屐。
![]()
然而,谢灵运的种种行为惹怒了当地的官员。
首先,谢灵运平时仗着家里有钱,喜欢大兴劳役,曾经从始宁南山到临海一路伐木开道。一度让临海太守王琇以为是山贼前来偷袭,后来才解除了误会。
其次,会稽太守孟顗信仰佛教,但谢灵运很瞧不起他,还私下说孟顗成佛会在自己之后,这句话被孟顗得知后,就对他印象很差。紧接着两人又因为是否将湖改做稻田这事闹得很僵,谢灵运甚至于当面出言中伤了孟顗,从此两人结下了梁子。
于是孟顗直接上书朝廷说谢灵运要谋反,谢灵运吓得赶紧上书解释,宋文帝直到谢灵运为人虽傲,但是不至于敢谋反,就没追究这事,但是宋文帝也将他调去当临川内史。
但谢灵运到任后,依旧“不理政务,日夕游宴”。地方官员将此事上报朝廷,司徒派郑望生逮捕谢灵运,谢灵运反而抓住郑望生,起兵叛逃,但是他最后还是被官兵抓了。
元嘉九年(432年),谢灵运被弹劾“谋反”,宋文帝虽爱惜他的才华,但为了维护朝廷权威,所以免他一死,只将他流放广州。
然而,谢灵运并未吸取教训,他竟然暗中让人在半路解救他。但是这事没成,后来还被发现了,然后谢灵运后被告了。
宋文帝接到告发后,忍无可忍,最终下令将谢灵运在广州处死。临刑前,谢灵运写下《临终》诗:
龚胜无余生,李业有终尽。
稽公理既迫,霍生命亦殒。
凄凄凌霜叶,惘惘冲风菌。
邂逅竟几何,修短非所悯。
送心自觉前,斯痛久已忍。
恨我君子志,不获岩上泯。
尽管谢灵运以悲剧落幕,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却举足轻重。谢灵运死后,其诗文被门人整理成集,流传后世。
他开创的山水诗派,为中国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南北朝时期的沈约、谢朓等诗人,都深受谢灵运的影响。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王维等,也对谢灵运推崇备至。
![]()
最后附谢灵运的轶事典故:
1、谢灵运曾经自夸道:“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其中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其他的人共分一斗。”。古代一石等于十斗,这就是成语才高八斗的来源。我有幸读过曹植的一些文章,确实很赞,值得一看,怪不得谢灵运这么崇拜他。
2、根据史书记载,谢灵运生前是个美髯公,而且痴迷佛学。他在被处死前,将长须施舍给寺庙,和尚将谢灵运的长须用作佛像的胡须,并一直被保存了270多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