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美丑,争论1000多年,仍是没有定论,有人觉得飘逸、清丽为美,有人觉得浑穆、古朴富有质感,耐得住品析,更显高级,总的来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艺术没有明确标准
![]()
但是无论审美、鉴赏视角如何变化,面对王羲之书法,始终无人敢说丑陋,这是因为“王字”不仅血肉饱满,姿态俊逸,符合大众审美,其内在神韵也十分生动,暗含中庸之道,字字出尘虚和,气韵悠远,可谓引人入胜,回味无穷。
![]()
古往今来,能写出这种境界的人,寥寥无几,但是明朝一位“淡墨宰相”——董其昌做到了,董其昌尊崇古法,搜购诸多古帖,还在项元汴的府内,任职过馆师,见到诸多真迹。
![]()
他初学唐人,后入魏晋、宋元诸家,悟透笔法,领会古人气韵,最终笔法大成,不但深谙“二王”清雅虚和之风,尽得苏轼“天真烂漫”之美,还融合禅宗,开辟“生秀淡墨”之法。
![]()
用墨枯涩,多用笔尖书写,无垂不缩,无往不收,字字虚和轻灵、疏朗空旷,再搭配时而干涸的墨色,极尽古雅质朴,不染半分尘俗,相比赵孟頫的醇熟感,这种意态更加自然,境界高级。
![]()
比如明天启元年(1621年),即67岁时,所写的《行书七律》,水平完胜赵孟頫,堪为500年来最美的一幅行书,内容是他的自作诗,共计700余字,单字约为2厘米,为小字行书,用笔藏露自然、圆转灵动,骨力和血肉兼备。
![]()
美得出尘脱俗,不染尘埃,无愧于康熙痴迷“董字”,认为其字无人能敌,夸赞曰:“高秀圆润之致,流行于楮墨间,非诸家所能及也。每于若不经意处,丰神独绝,如微云卷舒,清风飘拂,尤得天然之趣”。
![]()
这幅《行书七律》乃是罕见真迹,笔画生动,墨色润丽,用笔起承转合的细节,也是详尽可见,可时常临摹,一方面接触古人笔法,得技巧和神采,另一方面,他的小字行书灵动而沉着,乃是由楷入行的不二选择。
![]()
而今,我们对董其昌《行书七律》,进行1:1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微喷复刻工艺,与原作毫无二致,此品乃是手工经折装,装裱精细,便于翻折、临摹和查找。
![]()
全卷加入现代字注释,帮助初学者识读,字体十分高清,市面罕见,独此一家,比普通印刷品更加还原、细腻,所有细节处理,全都一览无余,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