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一年的时间之内,从沈阳到梅州,从石家庄到湖南,一连串高校、职校甚至幼儿园,上演了一幕幕几乎雷同的闹剧:
11月16日,菏泽曹县的一位演出服电商王先生反映,湖南汉寿县某职业学校在运动会演出后,集体退货演出服。退回来的演出服沾满了各种污渍,已经无法二次销售,这给商家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后来,经记者协调,商家与校方达成一致,由学校先行垫付部分演出服的款项,之后商家重新发回衣服。
![]()
类似的事件我在今年看到已经不止一次了!今年5月份的时候,沈阳辽美职业学校60余名学生集体网购裙子用于运动会表演后集体退货,退回的衣物沾着草渍和汗渍,导致商家损失8000元,网店被封禁三个月。
隔了一个月,在广东梅州某职业院校也上演了类似戏码——学生购买10套古装用于课程表演,事前承诺“不退货”,演出后却以“七天无理由”强行退货。
更为可悲的是,这类事件遍布全国各地:石家庄某职业学院、福建某高校,甚至幼儿园六一表演后都出现类似情况。
![]()
![]()
在这一连串的闹剧当中,学生为了一场场形式主义的文艺表演,网购服装,用完即退,而他们留给商家的是一堆沾满汗渍、草渍、脚印的“残骸”,以及被迫承担的损失和封店的困境。
而这些事件,孤立的来看的话,好像是少数学生或老师缺乏诚信的道德问题。我就看到有人就在网上评论说:职业院校的学生素质就是差……
![]()
![]()
但我们要看到的是,这些事件当中的主角可不都是职业院校,还有某些高校,甚至是幼儿园!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把这种事情归因为就是某个群体的道德失范。
我们要思考的是:为什么这类事件会像病毒一样,在我们的校园里复制、传播呢?他们难道不知道衣服脏了吗?不知道这是钻空子吗?不知道这不道德吗?他们肯定知道。但为什么他们依然会选择这么做呢?
首先,有一个非常关键的信息就是,沈阳的那次退货事件当中,店家告诉记者说:“学生说了,衣服是老师强制让买的!退也是老师强制让退的!”
![]()
![]()
在这一句话当中,我们其实能听到两个非常关键的信息:第一,是老师强制让学生们去买的!也就是说,在老师看来,他必须要让最终的那个节目达到某种效果!第二,是老师强制让退的!也就是说,老师他只管发布命令验收成果,而并不想为那个节目的付出去买单!总之,好处是学校的,烦恼都是别人的!
而他们想要什么好处呢?
他们需要一种整齐划一的汇演去给学校的公众号,去给学校的工作报告里添砖加瓦。毕竟,一场轰轰烈烈的、有照片有视频的文艺汇演,是显而易见的“工作成果”。它能迅速填满工作报告,成为宣传亮点,向上级、向家长、向社会展示所谓的“素质教育成果”和“校园文化活力”。这是一种低投入、高回报的“形象工程”。
![]()
但问题就出在了这里,因为,这些形式主义的文艺汇演、仪式,往往都是任务驱动的。它们都是为了某个活动的开幕式、课程结业汇报、节日庆典而准备的,它的全部意义就在于那个特定时间、特定场合下的视觉呈现。音乐停止,舞台落幕,服装和道具使命就宣告终结。而这种汇演仪式的服装道具从被购买的那一刻起,就被赋予了“一次性”的命运。组织者和参与者都不会思考它的后续价值。也不会有学生在表演完之后还把这种表演服装穿上大街的。学生对表演本身根本没有深厚的感情,那些服装也没有珍藏的价值。所有人都知道,自己不过是一场形式主义的冷冰冰的工具而已,用完后就会被弃之如敝履。
而很多学校,尤其是职业院校,他们根本也不会为这种“一次性的道具”去提供什么经费的。这才是为什么这类事件当中职业院校的出现次数最多的最直接原因。
![]()
而身处其中的最底层的老师和学生,他们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啊!但在这种环境和压力的裹挟下,他们也只能启动一种小聪明式的生存哲学,去把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
于是,一些人性的恶也就被逼了出来。
在他们的风险评估中,退货的后果几乎为零:商家远在天边,不可能找上门;平台也更多的是会偏袒消费者这边;而如果学校知道的话,这么多人一起退,学校怎么可能处理所有人呢?总之,最终结果大概率就是商家成为那个接盘侠,含泪承受被转嫁过来的那些压力。
“七天无理由”的初衷是保护消费者在不影响商品二次销售情况下的权益,是一项善意的制度。
![]()
但是,这个善意的通道其实是建立在顾客友善的基础之上的。一旦顾客的善意消失了,那么这个规则就成了单方面刺向商家的一把利刃了。
而当我们把这些事件梳理到这里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表面上看起来,这种密集爆发的现象,好像是一种薅羊毛文化入侵校园的结果。但仔细分析我们就发现,本质上,这其实是学校的形式主义的毒疮扩散侵害到社会后由商家为学校进行买单的结果!
所以,当我们在悲哀现如今的老师和学生为什么会如此钻营,如此市侩的算计商家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去反思的,其实是这背后把老师学生逼入道德困境的学校的那些形式主义。
所以我们要问的是,为什么某些学校那么喜欢这种形式主义呢?
说白了,组织一场表演,比认真做好一场教学的研究、关爱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要简单得多,也更容易掌控。而通过这种集体活动来体现组织能力、强化集体认同,这是某些管理者的舒适区。毕竟,教育是需要动脑子的,也是需要长期经营的,却也是见效最慢的。而搞一场轰轰烈烈的、有照片有视频的文艺汇演,它不需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长与需求,只需统一服装、统一动作、统一口号,就能在短时间内营造出“成果斐然”的景象。这种“短平快”的方式,既能向上级展示“工作亮点”,又能在社交媒体上快速传播,获得外界的关注与认可,何乐而不为呢?
![]()
只不过,当形式主义的齿轮开始转动的时候,必然会有受害者会被那些表面看着光鲜亮丽的大脚踩成齑粉的。而那些怨种商家可能做梦也没有想到,远在学校的形式主义大脚的脚气一发力,竟然能把自己辛苦搭建的小网店茅草屋给震塌了。
本期推荐书籍:《沉疴》——冉云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