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英国《自然》杂志在2018年刊出那篇轰动学界的论文时,很少有人意识到,陕西蓝田县上陈村黄土里埋着的几块石头,正在悄然改写人类文明竞争的规则书。这些212万年前的石器残片,比格鲁吉亚德马尼西遗址的“非洲移民”早了整整27万年,像一记重锤砸在“人类单一起源论”的命门上——原来我们的祖先,可能比西方学界认定的更早就在东亚大陆扎下了根。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image
石器里的文明密码
朱照宇团队在17个黄土古土壤层中挖出的23层连续文化遗存,构成了一部跨越200万年的史诗。这些粗粝的刮削器与非洲奥杜威峡谷出土的器物惊人相似,却带着独特的东亚打磨工艺。更惊人的是石峁古城遗址展现的4300年前文明图景:425万平方米的城垣规模堪比现代县城,青铜齿轮与玉雕神面组成的贸易网络,证明这里早就是史前“一带一路”的枢纽。
![]()
image
被黄土掩埋的话语权
西方考古界曾长期坚持“文明梯度论”,将两河流域视为唯一原生文明。但石峁出土的皇城台建筑群,其精密程度不亚于同时期的埃及金字塔。可惜这些震撼发现总被归入“没有文字的失落文明”——直到上陈遗址用地质年代学说话。朱照宇团队采用古地磁测年法,像解读地球磁场的密码本般,在缺失的土层中精准定位出212万年前的人类活动痕迹。这种硬核科研,让《自然》杂志不得不摘下有色眼镜。
![]()
image
地层中的软实力博弈
安芷生院士团队曾将蓝田人头骨年代从115万年修正到163万年,这次上陈遗址的突破更像是中国学者的接力赛。当23层文化堆积像年轮般清晰呈现时,连最保守的欧洲学者也承认:黄土高原可能是解开人类扩散之谜的新钥匙。这些带着泥土芬芳的石头,正在重塑全球博物馆的人类起源展厅——未来孩子们的教科书里,北京猿人的展柜或许要比非洲露西少女的标本更靠前。
![]()
image
站在新发现的黄土剖面旁,仿佛能听见212万年前的石器敲击声。那是文明竞争的第一声号角,如今正穿越时空,在学术话语权的战场上重新鸣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