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深山,一种能猎杀眼镜蛇、追击人数公里的“七里游虎头蜂”正被大规模养殖。只需6666元学费,普通人也能踏入这一暴利行业。然而,蜂蛹交易市场日销20吨的背后,是逐年激增的伤人事件与生态警报——当“杀人蜂”冲出野外,谁该为失控的风险买单?
![]()
图片来自央视财经网
“学费6666元,技术包教包会,蜂王还能用学员价拿货!”云南省龙陵县黄氏蜂业有限公司的王总,向记者展示着养殖虎头蜂的“财富密码”。这家国内最早商业化养殖虎头蜂的企业,已将业务拓展至全国,学员只需缴纳学费,便可学习从培育蜂王到野外放养的全套技术。
为何冒险养殖这种危险生物?答案藏在昆明木水花野生菌交易市场。蜂蛹交易区内,商家透露:“云贵川地区一天能卖出20吨蜂蛹!”虎头蜂蛹因高蛋白、低脂肪被视作滋补佳品,每公斤售价高达数百元。暴利驱动下,连攻击性最强的“七里游虎头蜂”也成了养殖对象。
![]()
图片来自央视财经网。
在四川乐山的一处养殖场,养殖户老赵指着蜂窝坦言:“七里游的蜂蛹产量是普通虎头蜂的三倍,一旦突破蜂王繁殖技术,大规模养殖水到渠成。”然而,这种被当地人称为“杀人蜂”的物种,危险性令人胆寒——受惊时群体追击距离可达数公里,甚至能捕食眼镜蛇。
生物学者谭江丽教授警告:“七里游虎头蜂的毒液含有神经毒素,每年均有致人死亡案例。”更可怕的是,它们对生态系统的破坏远超想象:大量捕食蜜蜂导致传粉昆虫减少,破坏农林经济;攻击其他野生蜂类,威胁生物多样性。
“去年仅云南一省,虎头蜂蜇伤事件超千起,多人重伤死亡。”谭江丽提供的数据触目惊心。随着养殖门槛降低,许多农户在缺乏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盲目扩产,蜂群逃逸事件频发。2022年,贵州某村庄因附近养殖场疏漏,遭遇蜂群袭击,数十人送医。
![]()
图片来自于央视财经网。
更严峻的是,虎头蜂的野外种群因人工养殖泛滥而急速扩张。它们占据山林,排挤本土物种,甚至改变食物链结构。“一旦形成入侵态势,恢复生态平衡需数十年。”谭江丽沉重地说。
尽管危害显著,虎头蜂养殖却处于法律灰色地带。目前,我国对经济昆虫养殖尚无专项法规,仅部分省份要求养殖户登记蜂群数量。央视曝光后,云南林业部门回应称“将研究制定养殖规范”,但未明确禁止高风险品种。
与此同时,养殖户们仍在高调宣传。“野外放养成本低,赚得快!”王总在培训中反复强调。然而,当记者追问安全责任时,对方仅模糊表示“按技术操作就没事”。
![]()
图片来自于央视财经网
一边是蜂蛹市场日销20吨的财富狂欢,一边是伤人致死的血泪教训,“杀人蜂”养殖的争议从未停止。当6666元学费撬开潘多拉魔盒,我们是否已准备好应对随之而来的生态反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