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省罗甸县依托326万亩林地生态禀赋,以政策为支撑、企业为引擎,创新推出“政策补企业、企业扶群众、群众抓养殖”的合作模式,大力推进林下生态养殖产业发展,为群众开辟了一条稳定增收渠道,推动农业增效与群众增收同频共振。
近日,笔者走进红水河镇沫村村林下养殖场看到,数万只鸡散养在连片的树林中,有的低头刨食林间杂草与昆虫,有的相互追逐嬉戏,尽显林下养殖的蓬勃生机。养殖户罗世安正提着饲料袋给鸡投食,并不时俯身查看鸡的生长情况,一幅生动的“生态养殖图”映入眼帘。
“林下养殖的好处非常多,不仅能节约饲料成本,而且增加了鸡的活动范围,鸡的肉质更加鲜美,很受市场欢迎。”养殖户罗世安向笔者介绍道。
![]()
林下经济养殖基地。
在农村,资金短缺、技术匮乏、抗风险能力弱,是制约群众发展养殖产业的三大“硬骨头”。常年在外务工的罗世安一直有返乡发展林下养殖的想法,奈何因前期投入高、养殖技术缺乏,再加上市场风险较大,因此他迟迟不敢迈出“创业”第一步。
针对群众发展痛点,罗甸县林业局主动作为,将政策红利精准投向产业关键环节,创新推出“林业补助企业+企业帮扶群众”的发展模式,同时搭建技术服务体系,引导企业扩大合作覆盖面,让政策红利精准覆盖产业发展。
“我们积极谋划林下经济项目,通过农业产业补助、林业科技推广及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吸引培育龙头企业参与林下经济,带动散户和小型经营主体提高林农收入。”罗甸县林业局林业规划设计队队长杨萍说,在林业政策支持下,企业全额承担了鸡苗供应、饲料配送成本,并组建专业技术团队,为群众提供上门指导,从鸡舍搭建、疫病防控到饲养管理,全程保驾护航,打消群众的后顾之忧。
![]()
林下经济养殖基地。
得益于林业政策加持,2019年,罗世安终于开启了他的林下养殖之路。经过多年的潜心钻研,罗世安不仅熟练掌握了日常饲喂、疫病防控等关键技术,更实实在在尝到了增收的甜头,实现了“顾家+赚钱”两不误。
“今年我一共养了23000只鸡,一年下来收入在十二万元左右。在家养殖非常适合我们,能照顾老人,比我们出去打工要强得多。”政策扶持,加上罗世安的勤奋努力,他蹚出了一条致富新路。
“我们作为企业既得到了产业补助,也减轻了不少负担。目前,我们已累计获得补助50万元,这些资金也将会用到种苗培育和技术服务方面。”罗甸县佳农牧业有限公司生产经理周世祥说。
![]()
佳农公司技术员查看农户养殖情况。
政策红利的层层传递,让群众发展养殖的门槛大幅降低。截至目前,该模式已覆盖罗甸县红水河镇、边阳镇、逢亭镇等7个乡镇,合作带动农户30户群众实现养殖增收,年出栏70余万羽商品肉鸡,年实现产值4000余万元,带动400人以上的劳动创收。
近年来,罗甸县坚持以生态为基、政策为引、企业为桥,让林下养鸡产业从“零星探索”迈向“规模发展”,既盘活了山林资源,又鼓起了群众腰包。“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产业补助力度,鼓励企业扩大合作覆盖面,同时完善技术服务体系,让更多群众通过‘零投入’养殖实现稳定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杨萍说道,未来,随着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将有更多农户共享生态红利,绘就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图/文 罗骏原、彭明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