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吃鸡这件事上,广东人说第二,怕是没人敢说第一。
据统计,2023年广东人均消耗鸡肉15.27公斤,按单只鸡1.5公斤计算,全省每天有大约350万只鸡被端上餐桌,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吃鸡大省。
这些鸡被做成各式各样的美味佳肴:如豉油鸡、盐焗鸡、白切鸡等,只要你愿意,连吃一个月都不带重样儿。
所以人们戏称:“没有一只鸡可以活着离开广东,但广东人可以让它们风风光光地离开这个世界。”
![]()
● 广东“百鸡宴”。图源:中国国家地理
广东盛产名鸡,清远鸡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它素有“岭南第一鸡”之称,因肉味鲜美、鸡味浓郁而闻名。
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周总理就曾指定清远鸡为国宴菜品。
尼克松吃过后赞不绝口,清远鸡自此声名远播,成了一道经典的国宴菜,跻身中国十大名鸡之列,坐稳了广东名鸡的头把交椅。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上世纪末,纯种清远鸡曾濒临灭绝。
为了保护清远鸡种源安全,一位女博士辞掉企业高管职务,一头扎进养殖场,开始了漫长的良种繁育之路。
如今,她培育的清远鸡年出栏突破4000万只,销往大半个中国,占据清远鸡市场近60%的份额,带动数万农民增收致富。
她的名字叫张正芬。
![]()
● 张正芬
10月30日,张正芬带领她的清远鸡“军团”,向港交所正式递交了招股书,若上市成功,将成为“中国清远鸡第一股”。
从深山飞入国宴,再飞上寻常百姓的餐桌,再到冲刺IPO市场,清远鸡堪称地方特色农产品振兴的标杆。
张正芬说:“我出生在农村,父母都是农民,我对农民始终怀有浓厚的感情。农业现代化需要专业的知识分子来支援和引领,这是我一生都扎根畜牧业的原因所在。”
1、纯种清远鸡为何一度濒危?
清远鸡又名清远麻鸡,因产于广东清远、背羽密布斑点而得名,养殖历史可追溯至千年前的宋代。
此鸡体呈楔状,生性好斗,擅于奔跑跳跃。若以翅膀助力,能飞上高高的枝头,故被当地百姓称为“草上飞”。
有人用计步器测量,一只清远鸡一天竟走了19000步,足见其好动的本性。
每天大量运动、再加上喜好捕食野生昆虫,这让清远鸡的肉质十分鲜美,成为广东菜系中不可或缺的“顶流”。
但清远鸡也有个“缺点”,那就是长得很慢。
在好山好水的情况下,养足160天也才长到3斤左右,光饲料成本就是普通肉鸡的3-5倍。
于是,为了让清远鸡能够长得更快一些,不少人开始动起了歪脑筋。
他们只顾经济利益,在不具备科学规划的情况下,盲目引种杂交、无序近亲繁殖,导致清远鸡血缘混杂、肉质风味大减,纯种清远鸡一度濒危。
也是在这个时候,张正芬来到了清远。
![]()
● 张正芬
张正芬是重庆人,1984年毕业于四川畜牧兽医学校,后考取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瑞士维罗利亚大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多所院校任教。
1994年,张正芬进入当时最大的家禽企业——温氏集团担任技术总监。
工作期间,她到清远考察,发现纯种的清远鸡资源已经很稀缺,农户们守着这块“金字招牌”,生活却过得很贫困。
从那时起,张正芬就动了培育纯种清远鸡的念头。
她坚信清远鸡前景广阔:
“它的资源品质决定了潜力,只要我们把品质做到极致,这只鸡一定能走向全国、甚至全世界。”
2003年,张正芬和丈夫肖文清共同创立天农食品公司,在与当地政府沟通后,接手了保种场仅有的3000多套原种鸡。
![]()
● 张正芬夫妇
然而正当她准备大展身手时,现实却给她兜头泼了一盆冷水。
2、从“天崩开局”到“逆风翻盘”
张正芬接手的这批原种鸡,体型差异悬殊,健康状况极不乐观:
白血病阳性率超过30%;白痢阳性率高达90%;鸡的成活率很低,只有50%-60%;产蛋率也低得吓人,每只鸡年产蛋仅有50-60枚。
面对如此天崩开局,大多数人可能直接就放弃了。
但张正芬没有退缩。
她发挥自己学术和行业资源的优势,组建起一支育种专家团队,带头扎进满是土味的鸡棚里,夜以继日地开启了选育工作。
![]()
● 张正芬在清远鸡养殖基地检查种鸡生产情况
他们实施疾病净化,淘汰所有携带遗传性疾病的病鸡,提升种群的整体健康度;并重建系谱档案,搭建起包括原代、曾祖代、祖代、父母代和商品代的良种繁育体系。
在育种技术上,他们采用国际先进的基因筛选系统——通过全基因组扫描,锁定种鸡的纯种相关位点;再对体重、冠高、胫长、毛色等关键性状精准标记,定向保留目标基因。
他们的选种强度极为严苛,公鸡只留5%,母鸡也仅留20%-30%。
经过多年的精心选育,张正芬和团队成功将鸡群拉出了“低产多病”的泥潭。鸡群中携带的诸多遗传性致病基因被成功剔除,成活率从当初的50%-60%,大幅提升至96%-99%;产蛋量也从过去的年产50-60枚,增加到年产约150枚,为纯种清远鸡的产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 张正芬在检验室严格检查产品的每道检验程序
在逐步建立良种繁育体系的同时,张正芬带领团队,开始了清远鸡的养殖推广。
纯种清远鸡虽以品质优良著称,但在推广初期,很多农户并不愿意饲养。
因为它养殖周期长、饲养成本高,农户们普遍对风险心存顾虑,害怕自己的长期投入打了水漂。
养不好、不好卖、没钱赚,成了拦在纯种清远鸡与农户们之间的“三座大山”。
其实农户们的担忧也在情理之中。
清远一带多山,山地和丘陵占到了总面积的70%,山区百姓多年来靠着种地和养鸡维持生计,自然会把稳定和收益放在首要位置。
为了打消农户们的顾虑,张正芬团队向农户们承诺,每养1只清远鸡苗,公司就给补贴0.5元。
另外,他们派技术人员驻场,与养殖户同吃同住同劳动,确保把鸡养好。
并与养殖户们签下保底协议,只要鸡养大了,公司就按约定价格全部收购,养殖户们完全不用担心销路问题。
“补贴到户、技术到人、收购到价”,在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加持下,农户们终于愿意加入进来,清远鸡养殖规模迅速扩大,公司也由此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3、豪华的“鸡生”
清远鸡采用长天龄山地放养模式,相比于普通肉鸡,清远鸡的鸡生堪称豪华。
山区地势高爽、空气清新、草木成荫、水源洁净,清远鸡享有充足的运动场地,可以食果实、啄虫蚁、饮山泉,鸡群更具野性,鸡味也更加浓郁鲜美。
张正芬说:“动物和人一样,营养要恰到好处,还得经常锻炼。清远鸡天性爱飞爱跑,天农就为它们提供足够的空间。养殖基地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好山好水才能养好鸡。”
![]()
● 生态散养的天农原种清远鸡拥有纯正血统。图源:天农集团
不过,养殖过程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
2013年到2014年期间,一场H7N9型禽流感席卷全国,给整个家禽养殖业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那是张正芬创业生涯中最艰难的一段时期。那两年,她顶着巨大的压力,不惜卖掉房子、押上全部身家,也坚持保价保量地从农户手里回收清远鸡。
她说:农民把鸡养了,我们就不能不管,不能对农民不负责任。
“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太难了。但也正因如此,农户对我们更加信任,愿意养清远鸡的农户越来越多。”
如今,在清远这座人口不到400万的城市,从事清远鸡相关产业的已有超过8万人,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外地回到家乡,踏上了养鸡之路。
“和天农合作,他们会提供鸡苗和技术,还有技术员上门,我们只需要出人力、花时间,收入比在深圳打工还高,还有时间照顾孩子。”一对辞掉广深工作回乡养殖清远鸡的夫妇如此说道。
一只只小小的清远鸡,正凭借自身的“金字招牌”,让清远这座群山环绕的粤北小城,焕发出新的活力。
4、两条腿走路
张正芬并未止步于此。
在将清远鸡的良种繁育工作带入正轨后,张正芬开始涉足养猪业,从“单腿走路”到“鸡猪并举”。
目前,其生猪业务已占到了公司总营收的60%以上。
这也是张正芬的经营智慧。毕竟,畜禽养殖易受行业周期性波动影响,而将养鸡和养猪两项业务同时发展,能够有效对冲行业周期性下行带来的风险。
![]()
● 天农集团旗下群山环伺的“日泉农牧”生猪养殖基地
截至目前,天农集团已在全国布局了30多家分子公司,涵盖生猪养殖、家禽养殖、家禽初深加工三大业务板块,并建立与之配套的孵化厂、饲料厂、屠宰厂和食品加工厂。
旗下拥有“天农”“凤中皇”“日泉”等多个品牌,2024年实现营收47.76亿元。
据国际著名增长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在过去的2024年,天农集团拿下了清远鸡市场59.3%的份额,超过所有竞争对手总和,稳居行业第一。
![]()
● 中国清远鸡出栏量(2020-2029E)。图片来源:天农集团招股书
20余年风风雨雨,当初张正芬接手时仅有的3000多套原种鸡,如今已大幅扩充至存栏5万套、年提供祖代苗24万套、父母代苗200万套,年出栏清远鸡4000多万羽。
这支庞大的清远鸡军团,正飞出岭南,飞向全国各地,将浓郁的鸡味带向千家万户的餐桌。
![]()
● 中国清远鸡出栏量(2020-2029E)。图片来源:天农集团招股书
天农集团采用“自营农场+家庭农场”的产业模式,带动清远及周边地区数千农户参与清远鸡养殖,每年帮助农户们创收超3亿元,是国家级的扶贫龙头企业。
不久前的10月30日,张正芬带领天农集团,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招股书中写道:“我们认为,企业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财务表现,更在于对中国全社会共同富裕与共享增长的贡献。我们的模式是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践,展现着市场化机制如何推动农业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字里行间,尽显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关注。
这也是张正芬将公司取名“天农”的初衷——立足天下农业、经营天下农产品,帮助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
谈及未来,张正芬说,希望天农清远鸡能够成为中国高端肉鸡第一品牌,让“吃好鸡,选天农清远鸡”成为心智首选。
她对此充满信心:“我国是鸡肉消费大国,优质鸡肉消费市场还有开拓空间,清远鸡一定能够闯出一片天!”文/牧龙闲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