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云南南华:小菌菇蹚出增收新路子

0
分享至

初冬时节,走进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食用菌实验示范种植基地,130余亩仿野生种植的香菌争相生长,20余亩红托竹荪在林下长势正好,1万余棒露天木耳向阳而生,一排排智能菇房、菌种实验室正加紧建设……

基地里,农户许正秀正在给菌棒“破袋”:“你别看就一划一拉,这里面的学问可多了:力气大了会伤到菌种,力气小了袋子又打不开。等‘破袋’完全掌握以后,我还要跟着学习浇灌、采菇、包装等菌菇种植技术呢!”


务工群众在为菌棒“破袋”。杨霞摄

务工还要学技术?云南某菌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叶根堂介绍:“公司目前在用土地138亩,建有菌菇种植大棚139个、菌棒生产加工厂1个、实验室1个,有仿野生香菌品种10余个。目前,日用工120余人,务工人群大多是附近村民,除了挣工钱,还可以学会技术以后承包大棚种植菌菇。”

承包大棚划算吗?许正秀算过一笔账,大棚没有承包费,一个棚可以种1.5万个菌棒,每个菌棒平均产菇1公斤。按照最低收购价来算,一个棚年产值21万元,除去买菌棒的成本12万元,还有9万元。他们一家可以承包2个棚,还可以在基地务工,保守估计,一年可以挣15万元以上。

大棚“零元购”,但2个棚需要24万菌棒,这笔钱又从哪里来?为了解决群众没有投资资金的问题,该基地率先推出“以工抵资”和“以菌抵资”承包法,以群众到基地学习技术的工资为“原始积累”,然后每个棚由公司垫付50%、农户投50%的菌棒成本,出菇后每次售菇的50%归还企业,至公司垫付成本收回后,所有收入归承包农户。承包农户闲暇之余,也可继续在基地务工。

截至目前,该基地已有27户农户报名承包大棚,随着意向承包户的增加,叶根堂也在计划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南华有着种类繁多的野生菌资源,是我们人工食用菌研究培育的‘天然孢子库’。目前,公司一期1000余万元项目已基本建成投入使用,年后,我们将追加2000万元,进一步拓展种植规模。”

据悉,作为世界野生菌王国,为把“小菌菇”做成乡村振兴的大产业,南华县深度聚焦野生食用菌品质提升和食用菌规模扩大两项重点,全面建设野生菌保育促繁、野生食用菌仿生栽培、工厂化人工栽培“三大基地”,仅2024年就发展人工食用菌8012亩,产值达9.16亿元。随着多元方式的推广,越来越多的菌农也将在“菌菇路”上蹚出增收新路子。(杨霞)

来源:南华县委宣传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金台资讯 incentive-icons
金台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
1466455文章数 20078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