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头蹲在村口槐树下,盯着蚂蚁搬家看了整整一下午。他突然扭头问我:“你说这些蚂蚁忙忙碌碌一辈子,图个啥?”我愣神的工夫,他自己接上话:“跟人一个样,忙来忙去不就为口吃的,有个窝。”这话听着糙,可细琢磨,还真是这么个理儿。
但仔细想想,好像又不全是这么回事。我认识个收废品的老王,每天蹬着三轮车穿街走巷,挣的钱刚够温饱。可每到周末,他准要跑到河边支起画架,一画就是大半天。有人笑话他:“穷讲究啥?”他嘿嘿一笑:“肚皮要饱,精神头也不能饿着。”这话让我想了很久。
![]()
人这辈子,说到底都在找那么个平衡。就像走钢丝,左边是柴米油盐,右边是心里那点念想,偏了哪边都要摔跟头。前阵子邻居家老太太走了,收拾遗物时,儿女们发现她珍藏的铁皮盒里,既没有存折也没有金银,全是孩子们小时候的成绩单、老伴写的信,还有张泛黄的全家福。这些东西在别人眼里不值钱,可对她来说,那就是一辈子最金贵的。
现在人都活得太着急了。年轻人忙着升职加薪,中年人忙着供房养家,连跳广场舞的大妈都在比谁的步子更整齐。好像慢一步就要被时代甩下。可是你问他们到底在追什么,十个有八个答不上来。我有个在城里当白领的侄女,去年突然辞职回乡下种花。她说有一天加班到凌晨,看着写字楼里通明的灯火,突然想问自己:这样拼命到底为了啥?难道就为了一套三十年都还不完贷款的房子?
![]()
这话让我想起古人的智慧。两千多年前,庄子就说过“鹪鹩巢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意思是再大的鸟儿,睡觉只需要一根树枝;再能喝的田鼠,也就能喝一肚子水。人需要的其实真不多,但想要的实在太多了。
有个现象挺有意思。现在农村里很多老人,用的手机还是老式按键机,不会上网,不会刷视频,可他们坐在门口择菜时哼的小调,比城里人花几千块买的音乐会门票还自在。不是说钱不好,钱当然重要,但钱应该是生活的帮手,不该成了生活的主子。
![]()
我认识个老中医,七十多了还在坐诊。他说这不是为了那点诊金,是街坊邻居信得过他,有个头疼脑热的都来找他。每次把完脉开完方,看着病人眉头舒展开,那种踏实劲儿,比吃什么补药都管用。他说这就是他活着的滋味儿。
人这一生啊,就像在搭积木。有人拼命往高处垒,摇摇晃晃的,一阵风就能吹倒;有人不紧不慢地搭,虽然不高,但结实稳当。你说哪种更好?其实答案在各自心里。有人觉得站在高处风光,有人觉得坐得稳当才踏实。
![]()
前些年我总爱跟人比,比谁家孩子有出息,比谁退休金拿得多。后来生了一场病,躺在医院里想通了——人这辈子最傻的就是拿别人的尺子量自己的日子。就像有人爱吃辣,有人爱吃甜,哪有什么对错?关键得知道自己好哪一口。
现在很多年轻人开始琢磨“躺平”,这词听着新鲜,其实老话早说过——知足常乐。不是说让人不奋斗,是别把奋斗当成全部。就像吃饭要八分饱,干活出八分力,留两分给自己喘口气。我见过太多人,年轻时拿命换钱,老了拿钱买命,何苦来哉?
![]()
说到底,人活着就是在找那个“恰到好处”。就像老辈人蒸馒头,火候大了要糊,火候小了夹生,得刚刚好才能蒸出暄软的馒头。日子也是这个理儿,要在物质和精神之间找到平衡点,要在拼搏和休息之间掌握分寸。
有回我在公园看见个老先生放风筝,风筝飞得老高,他眯着眼看天,嘴角都是笑。我问他放这么高图啥,他说:“就图它还在天上,我就得站着,站着就能看见更远的云。”这话说得真妙——人活着,总得有个念想牵着,让你愿意站着,愿意往前看。
![]()
也许到了我这个岁数才慢慢明白,人这一世的追求,不过是夜深人静时,能对自己说一句:这辈子,值了。这种“值了”,不是别人眼里的风光,不是银行里的数字,而是心里头那份踏踏实实的暖和亮。就像冬天里晒透的棉被,闻着都是阳光的味道。
老李头那天看够蚂蚁,拍拍裤子站起来说:“回家吃饭,老伴做了手擀面。”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我忽然觉得,也许最好的追求,就藏在这碗热汤面里,藏在这条回家的路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