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成年之后,会有什么改变?
我想了想,总结以下几点。
第一,小时候花父母的钱,嫌少;成年后自己赚自己花,嫌太多。
第二,躺在家,不要去上班,也不担心钱的问题。
第三,曾经是天不怕地不怕,后来怕父母病,自己失业。
第四,不再矫情,戒掉80%的欲望。
说到底,也就是一个意思:“人在成年,你得有钱。”
钱是中年人的底气,社交的筹码,事业的机遇,夫妻的恩爱,儿女的未来,家庭的智慧。
过了中年,那就这样谋划:借钱要忍,还钱要狠,存钱要紧。
![]()
借钱要忍。
在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家境不好的大学生借钱出去旅游是正常的吗?
提问的人介绍,一个哥们,平时也会有礼尚往来,也会有借钱的事情发生。
哥们说他需要周转,他想都没想,就转钱过去了。
过了一个星期,看哥们的朋友圈,发现他拿着钱,去上海旅游了。他是很生气的,但也不好直说。
他认为,这借钱是给人应急,哪能给人消费呢?如果一个人在勒紧裤带的情况下,日子还是不行,那借一点,也合情合理。
接着,我们继续深度挖掘类似的情况,就会发现,这忍不住就要消费的习惯,很多人都有。
明明手机还能用,自己的手头不宽裕,还是会借钱,买了手机,确定为“分期付款”。
一个月付款两三百,确实不多。也不心疼。比一次性支付五六千,确实心安理得。
自己的房子还可以住,但是觉得不够好,就卖掉,然后买新房,也分期付款。
还有分期的衣服,车子等。
借钱,消费掉,这不仅是自己谋划不到,也会引起他人的反感。如果被人拒绝借钱,这也是十分尴尬的。就是银行卡透支,在接到催款信息的时候,心理是很不舒服的。
中年过后,一定要牢记:只要日子过得下,就不要借。
买不起羊肉的时候,你去买一点猪肉,也没有关系;旅游费用凑不齐,就不去也行,下次再出发。
买不起高端手机,就买一台一两千的手机,二手机也行。只要手机可以将就,那就不换。
忍住了,那会发现,很多的开销,其实是多余的。
![]()
还钱要狠。
你有没有这样的时候:从借钱之后的第一天,就想着怎么还钱。
如果有的话,那么恭喜你,很快就可以把钱还掉,你也一定不会变成老赖。
我的一个老乡,三十多岁了,工作也不够稳定。
找了对象之后,发愁这结婚的事情。他是在省会城市混,但是没有房子。
小两口一合计,就买了一个老破小,也就是四十多万。并且他们把按揭的时间,缩短到了五年。
结婚后,夫妻去超市打工,酒店做服务,也做网络直播刷鞋。
事情悄然发生转机,他们三年时间,房贷就搞定了。并且开始有存款。
从他们的安排上可以看到,这花钱是很“忍”的,也综合了房子的性价比,刚需。而没有要面子。
从还贷一开始,就给自己下目标,定任务。这多逼几次,还钱就容易多了。
其实,狠心逼着自己还钱,这会形成一个人的内驱动力,也会打压内心购买欲,养成低消费的习惯。定期还钱的习惯。
综合起来,我们会发现,很多中年人长期负债累累,其实是自己找的。他们若是改变做人做事的方法,其实负债是可以迅速丢掉的。
有一句俗语:“不怕慢,就怕站,站一站,二里路。”
还钱的速度慢下来,也就变成了房奴。万一中途有变化,就变成了老赖。
没有人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意外是什么。但是我们可以预判,未来的三五年大概是什么样子。而这就是你还钱的关键时期。
一狠心,三五年不短了,可以改变很多的东西。
![]()
存钱要紧。
你有多少存款,有必要告诉别人吗?
答案是否定的。人怕出名,猪怕壮啊。
因此,我们存钱之后,第一要紧的,就是“紧口风”。
人的嘴巴,就像一个关口。把关了,就不会告诉他人,自己存款多少,也不会让人有机会借钱。
你自己不说,别人怎么知道你有很多存款。是银行工作人员说的吗?肯定不是呀。
有的人,喝几杯,马上就管不着嘴了,吹捧就开始了。
再后,我们要紧手头。在存款上,手多动一动,可以做文章。
比方说,定期存款,不同的方式,带来不同的利息收入。也可以做一些理财,让钱能够小范围地动起来。
最后,我们还可以紧日子。把手使劲捏一捏,这生活是有很多水分的。
存款多,并且也不敢花钱,这日子不会因此降低层次,还会更精气神。甚至会有一种反向攀比的习惯。比一比,谁的生活开销,更有性价比。而不是谁的生活物品,更加贵一些。
![]()
过了中年,生活处处都是学问。最大的学问,就是赚钱、借钱、还钱。
作家萨迪说过:“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渡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贫富是没有固定标准的,而是自己设定一些条条框框,让钱可以进得来,留得住。
千万不要觉得,今天富足了,明天就可以为所欲为,而是今天富了,明天更富。
凡事都看长久,中年过后,老年更好。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