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网
![]()
11月15日,极限探险者毛嘉农携2025年出版的新书《我想把这人生活个通透》在北京DT51举办分享会,他曾是真正意义上伴随中国改革开放进程成长起来的第一代职业经理人,通过职业历程与极限挑战经历阐述生命感悟。本次活动以“珠穆朗玛峰成功登顶”为主题,特邀北京泰康燕园康复医院安宁疗护负责人宋安,第五位完成“7+2极限挑战”华裔女性陈琼,北京广播电视台导演、纪录片制片人任远,金融分析师、资深财富管理专家沈汇川,知名企业教练及组织发展顾问,阿那亚研学交流中心首席领教杜葵作为对谈嘉宾,分享了新书创作背后的心路历程与独到见解。
分享会上,毛嘉农先生毫无保留地向读者敞开心扉,情真意切地回顾了自己的创作心路与生命历程。他特别分享了一个感人至深的写作初衷:在女儿婚礼的重要时刻,他内心涌起一股强烈的情感,希望将一份独特的父爱礼物——凝聚了他六十年人生智慧与感悟的书籍,作为永恒的精神馈赠留给孩子。书中,他尤其珍重地梳理了关于职业浮沉与婚姻真谛的体悟,把厚重父爱化作了一份可以恒久陪伴的“人生智慧锦囊”,希望孩子们在未来的任何时刻,都能从中找到指引、温暖与力量。
毛嘉农先生向记者回溯了他从一名基层临时工到央企高管的完整职业路径。他坦言:“正因为我亲身经历过职场中的每一个阶段,从迷茫、内卷到突破,我对此有着深切的共鸣。” 这段跌宕起伏的旅程,不仅淬炼了他的抗压能力与心态,更让他坚信,这段经历本身就能为面临类似困境的年轻人带来启迪。他选择以笔为媒,将曾经温暖过自己的信念与力量凝于书中,让这份在历练中获得的智慧,成为后来者前行路上的阶梯、迷雾中的灯塔与内心的铠甲。
当话题聚焦到财富与生命,他沉思片刻:
“‘人生最大的刺激,是面临生死。’这一点,我在珠峰上有过切身的体会——那是一次与死亡的擦肩而过,对我意义重大。正是通过这种极限的考验,我才真正探知到自己生命的边界在哪里。”
毛嘉农坦言,这种体验方式“确实有些极端”,但正是在这条极端的路上,他在“知己”的进程中迈进了一步。“我得到的结论是:我比我自己想象的要渺小得多。过去那些令人骄傲的职业成就、社会认可,在大自然的伟力与生命的无常面前,显得如此脆弱。在攀登途中,让我特别、特别清晰地感觉到两个字:敬畏。要敬畏自然,珍惜生命——这是我最直接,也最深刻的感受。”
毛嘉农也直言,攀登珠峰之前,很多道理还是作为旁观者的理解,总觉得人生有退路,可以重来,可以后悔。但当你真正面对可能没有“下一次”的境地时,才会幡然醒悟:人的生命如此短暂,如果能更早地觉醒,理性地去平衡这里的得失,人生或许就能少许多遗憾。
而这,也正是他提笔写书的初衷。他关注年轻人,也更能共情他们,因为他不希望他的文字给人一种成功人士的说教感,更愿意真诚平等的交流。
针对记者提出的目前职场上的年轻人容易陷入对生活的迷茫以至于“躺平”这个话题,毛嘉农提出了一个关键概念:动态平衡。他观察到,许多年轻人将目标定得过于超前,超出了自身能力、环境与资源的承载范围,结果反而不是正向的。
“关键在于用积极的心态去破题,而不是消极地‘摆烂’。如今一些年轻人习惯于先为困难找理由,这种心态上的差异,往往让深入的交流变得困难。因为那不再是对话,而是单方面的迎合,失去了真正的意义。”他给出的建议务实而恳切。
对谈环节,几位嘉宾围绕新书,分享了他们在过往的经历中引入多元视角的思考。嘉宾们共同认为,毛嘉农的新书不是遥不可及的宏大叙事,而是由无数普通人生经验构成的暖心又宝贵的经验,真实的自我永远扎根于具体的人和事,那些源自他生命现场的细微观察与内心感悟,如同点点星火,非但不显渺小,反而足以照亮读者心中共有的那片旷野,找到最辽阔的共鸣。这并非局限,恰恰是通往普遍性一条真诚的路径。
“在完成“7+2”极限探险,特别是2019年成功登顶世界之巅珠峰并经历生死考验后,我有了感悟人生、认知自我、热爱生活、传递正能量等诸多维度的人生体验。”这段话是摘自毛嘉农书中的一段,折射出他对人生价值的定义就是知己、知彼且活得通透、敞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