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到岁末年初,欠薪问题总会牵动无数打工人的心。干了一年活,就盼着拿到工资回家过年,可总有一些老板抱着侥幸心理,想方设法拖欠工资,让劳动者的血汗钱打了水漂。不过2025年,这种情况要彻底变了——从11月1日起,全国开展治理欠薪冬季行动,一直持续到2026年春节前,人社、公安、检察、司法四部门联手出击,专治各种欠薪套路,真正做到欠薪必查、违法必究,全力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
这次治理欠薪冬季行动,可不是简单的常规检查,而是国务院就业促进和劳动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印发通知部署的专项行动,核心就是“标本兼治、全面纠治”,重点瞄准工程建设、物流、电商等欠薪高发行业,从源头排查风险,到矛盾化解、应急处置,形成全链条治理,让欠薪者无处遁形,让维权者有依有据 。
一、四部门联合执法,再也不是“单打独斗”
以前遇到欠薪,有些打工人会觉得维权难,因为可能找了这个部门又要跑那个部门,流程繁琐不说,还容易让欠薪者钻了空子。但这次不一样,最大的亮点就是“部门协同、联合执法”,人社、公安、检察、司法四个部门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织成了一张无死角的监管网,让欠薪者想躲都躲不掉。
人社部门是“排头兵”,主要负责排查欠薪线索,不管是通过举报投诉收到的线索,还是主动排查发现的隐患,都会一一核实,对确认欠薪的企业和个人,直接下达整改通知,要是逾期不整改,就依法处罚,涉嫌犯罪的还会及时移送给公安部门。
公安部门专门解决“找人找钱”的难题,以前有些欠薪老板欠了钱就跑路,或者偷偷转移财产,让劳动者无计可施。现在公安部门会用大数据、人脸识别等技术,追查失联的欠薪者,精准定位他们的行踪,同时查封、冻结他们隐匿的财产,要是有老板暴力抗法,还会直接采取强制措施,绝不姑息。
检察机关则全程监督案件办理,确保每个环节都依法依规,要是出现该立案不立案、该处罚不处罚的情况,会及时督促纠正,同时还会支持劳动者提起刑事自诉,帮劳动者撑腰。
司法部门重点提供法律援助,很多打工人担心打官司花钱又耗时,不敢走法律途径。现在只要符合条件,就能申请免费的律师服务,帮着整理证据、代理案件,同时还会把欠薪者纳入失信名单,实施联合惩戒,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简单说,现在处理欠薪问题,从线索摸排到立案查处,从财产查控到刑事追责,每个环节都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形成了“闭环管理”,再也不会出现“踢皮球”的情况,欠薪者面对的是跨部门的联合执法力量,想靠拖延、躲避来逃避责任,根本行不通。而且各地还会开展联合接访,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不管你是通过电话、网络还是现场投诉,都会有人负责到底,做到接诉即办,让欠薪线索不被遗漏 。
二、这些躲债套路彻底失灵,别再心存侥幸
以前有些欠薪老板总结了不少“躲债技巧”,以为能蒙混过关,但在这次专项行动中,这些套路全都不管用了,每个都能被精准破解:
想转移财产?现在大数据能查清每一笔资金流向,不管是把钱转到亲戚账户,还是偷偷变卖资产,都能被一一核实,最后不仅要把欠的工资还上,转移财产的行为还会加重处罚;
想隐匿行踪?公安部门的全网协查可不是摆设,不管跑到哪个城市,哪怕换了手机号、微信号,也能通过技术手段找到踪迹,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想篡改账目耍赖?欠薪事实可不是靠改账本就能否定的,执法人员会找工人核实、找专业的会计做鉴定,还原真实的工资发放情况,想靠假账目蒙混过关,只会得不偿失;
收到整改通知还想拖延?以前有些老板觉得拖到年后就没事了,现在新规明确“零容忍”,只要收到责令支付的通知,逾期不支付就直接启动处罚程序,没有任何拖延的空间;
想用虚假破产、倒闭来拒付工资?相关部门会专门核查企业的经营状况,要是核实是虚假破产,企业负责人照样要承担责任,该还的工资一分都不能少。
除此之外,这次行动还特别强调“源头预防”,比如工程建设领域,要求所有项目必须开通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足额缴纳保证金,工资要直接打到工人个人账户,不能经过包工头转手,从根本上减少欠薪的可能。同时还会发挥政府、国企项目的示范带头作用,实施“连环清”,优先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带动整个行业规范工资发放行为。
三、欠薪代价空前高,经济+刑事+信用三重严惩
很多欠薪老板之所以敢肆无忌惮,是觉得大不了就是把工资还了,没什么大不了的。但这次专项行动明确了,欠薪可不是“还钱就行”的小事,而是要付出经济、刑事、信用三重代价,后果远比想象中严重。
首先是经济处罚,欠薪者不仅要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还要加付赔偿金。根据规定,经政府部门责令支付后逾期不支付的,要向劳动者加付应付金额50%以上100%以下的赔偿金。也就是说,要是拖欠10万元工资,最后可能要付15万到20万,多出来的都是罚款,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其次是刑事追责,这是最严厉的惩罚。只要符合“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标准,就会被追究刑事责任:欠1名劳动者工资超过3个月,金额达到5000元至2万元以上;或者欠10名以上劳动者工资,累计金额达到3万元至10万元以上,经政府部门责令支付后仍拒不支付的,就构成犯罪。一旦定罪,轻则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重则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还会被判罚金。而且不管是企业欠薪还是个人欠薪,企业的负责人、主管人员都要承担相应责任,想让员工“背锅”根本没用。
最后是信用惩戒,这可是“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欠薪者会被纳入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名单,个人信息、企业信息都会被公开曝光。对个人来说,不能乘坐飞机、高铁,不能住星级酒店,孩子不能读高收费私立学校;对企业来说,不能参与政府采购、招投标,不能申请融资贷款,不能进入新的市场领域,相当于被市场“拉黑”,后续想经营发展都寸步难行。
可能有人会问,要是欠薪者在被查处前主动支付了工资,还会被处罚吗?根据规定,在刑事立案前全额支付工资,并承担赔偿责任的,可不予认定为犯罪;但要是立案后才支付,虽然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但仍可能面临行政处罚,信用惩戒也可能不会完全免除。所以,欠薪后别想着“拖一拖、躲一躲”,最好的办法就是主动支付工资,避免付出更大的代价。
四、打工人维权不用慌,这几步高效又合法
面对欠薪,很多打工人会感到无助,要么不知道该找谁,要么担心维权成本太高。其实这次专项行动已经为大家打通了维权通道,记住以下几步,合法维权更高效,能最快拿到自己的血汗钱:
第一步,留好证据是关键。不管有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都要保存好能证明劳动关系和欠薪事实的证据,比如工资条、考勤记录、微信聊天记录、工作照片、班组结算单、工友证言等,这些都是维权时的“硬通货”,证据越充分,维权越顺利。
第二步,及时投诉找对渠道。现在维权渠道非常便捷,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是官方渠道,通过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就能进入,实名登录后选择“工程建设领域”或“非工程建设领域”,填写欠薪单位、金额等信息就能提交线索;也可以拨打1233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热线,或者通过当地人社部门的官网、微信公众号提交线索;要是方便的话,还能直接去当地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现场投诉,工作人员会当场受理。
第三步,申请支付令快速维权。如果欠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不用走复杂的诉讼程序,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督促欠薪者限期支付工资,这种方式又快又省事,能大大缩短维权时间。
第四步,走法律途径维权到底。要是投诉后问题还没解决,或者欠薪者拒不支付,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的,还能向法院提起诉讼。经济困难的打工人可以向司法部门申请法律援助,免费获得律师服务,不用花钱也能打官司。
第五步,举报刑事犯罪绝不手软。如果发现欠薪者有转移财产、逃跑藏匿等行为,涉嫌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可以直接向公安部门举报,要求立案侦查,通过刑事手段追究其责任,逼迫其支付工资。
这里要特别提醒大家,维权一定要走合法途径,千万不能采取暴力、威胁、堵门等非法方式,否则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可能触犯法律,让自己从“受害者”变成“违法者”,得不偿失。
五、这些常见问题,一次说清楚
1. 没有书面劳动合同,能维权吗?当然能!劳动合同不是唯一的证明,只要有考勤记录、微信聊天记录、工友证言、工作成果等能证明劳动关系和欠薪事实的证据,相关部门就会依法核实,照样能维权。
2. 工程建设领域欠薪,有特殊保障吗?有!工程建设领域是这次行动的重点整治对象,除了工资专用账户、保证金制度,还会实施“连环清”,不管是开发商、总包方还是分包方,只要出现欠薪,都会被追责,确保工资能足额发放到工人手里。
3. 欠薪线索提交后,多久能有结果?这次行动要求“接诉即办”,相关部门收到线索后会及时核查,一般情况下会在规定时间内给出处理结果,大家可以通过提交线索的平台查询进度,不用反复跑部门询问。
4. 除了工资,加班费、奖金能一起要回来吗?能!加班费、奖金都属于劳动者的合法劳动报酬,只要有证据证明,在维权时可以一起主张,欠薪者同样要足额支付。
这次2025年治理欠薪冬季行动,彰显了国家整治欠薪问题的决心,也给广大劳动者吃了一颗“定心丸”。对打工人来说,这意味着血汗钱有了更坚实的保障,遇到欠薪不用再忍气吞声,合法维权就能得到回应;对企业和老板来说,这是一次明确的警示,欠薪不是“小事”,而是触碰法律红线的“大事”,只有按时足额支付工资,才能稳定员工队伍,企业才能长远发展;对社会来说,这是维护公平正义、促进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让“劳动有报酬、付出有回报”成为常态。
岁末年初是欠薪问题的高发期,也是劳动者最需要保障的时期。这次专项行动从11月1日开始,持续到2026年春节前,覆盖了整个年终工资结算周期,就是要让每一位劳动者都能拿到应得的工资,安心回家过年。如果遇到欠薪问题,一定要及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相信在四部门的联合发力下,欠薪问题会得到彻底整治,让“欠薪清零”不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
也希望所有企业和老板都能认清形势,自觉遵守劳动法律法规,按时足额支付工资,这既是对劳动者的尊重,也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只有劳资双方相互尊重、互利共赢,才能营造良好的用工环境,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